- 张健;王会寨;
体育回归"人"的本质,将体育贯穿"人"的"全生命周期"。建构全生命周期的体育融合发展模式,是值得思考的重大问题,也成为未来体育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向。研究认为:全生命周期体育融合发展模式是在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生命历程和体育的认识取得新突破基础上提出的;该模式是以更加主动、积极、系统和持续的方式,着力体育支持与体育促进,推动全民性的体育发展并带动人的全面发展,建构横跨不同生命阶段、不同领域的整合型体育服务体系的模式。研究提出:推动全生命周期体育服务的流程化、均等化、专业化,达成全生命周期体育政策体系的系统化,推进全生命周期体育治理的现代化;全生命周期的体育多维融合发展模式建构主要应抓好行政管理、资源、产业等三个层面的结合;该模式主要涉及"体教融合""体医融合""体文融合""体旅融合""体养融合"等。
2020年12期 v.43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2K] [下载次数:2785 ] - 杨雅晰;郝东方;刘惠;刘昕;
深化体教融合已然成为当前推进我国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全生命周期为视角,在对体育与教育关系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梳理和论证了体教融合的内涵价值,积极探讨体教融合对实现全生命周期下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意义。研究发现,从发展内在逻辑来看,体育与教育的关系在实践中一度出现了育人生态割裂、逻辑倒置和线索中断3个偏向。从全生命周期视角审视,体教融合的内涵在于构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旨归的新思路、以体育综合效益为内生动力的新观念、以服务国家发展为根本遵循的新战略,并通过价值重建、制度重构、资源融合、主体协同和监管保障5个方面来完善体教融合的顶层设计。其实践路径包括强化全学段衔接,实现体育价值的全周期性;教学、训练、竞赛相结合,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扩大选拔口径,打造贯通式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消除部门壁垒,构建一体化青少年竞赛体系;优化资源整合,加强多元化体育教育人才培养。以期为实现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和教育强国战略作出积极贡献。
2020年12期 v.43 11-2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5K] [下载次数:2112 ] - 倪国新;邓晓琴;徐玥;汪皓男;
体医融合是将全民健身融入健康中国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多方面总结了体医融合的科学依据;从历史演变、现实需求等视角系统梳理了体医融合的时代背景;并从国家战略与政策导向、国外经验与国内实践等方面全面分析了体医融合的发展现状。研究发现,目前制约我国体医融合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政策保障制度不健全、国民健康意识及健康教育缺位、"体医"两个部门协作不足、人才队伍建设亟待转型升级、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低、体医实体产业发展及科学研究迟滞。作者认为,有必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针对性地以"促意识、强内功、融要素、建构架"四方面为主要着力点,进一步推进体医融合的落实与发展。
2020年12期 v.43 2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2K] [下载次数:3824 ] - 何文义;
体育文化作为建设"文化强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在"十四五"时期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学理上辨析了体育与文化的关系,立足于哲学视角,提出体育是贯穿人的全生命周期的重要文化,具有由俗文化向雅文化发展的规律和多种艺术形式,蕴含着教育、娱乐、健康三大功能以及多元产业价值,指出产业化是体育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国际传播的重要路径。针对我国目前体育文化发展存在的政策缺失、产业要素开发滞后等问题,从完善顶层设计、优化产业政策、完善体育文化产业配套设施、创新我国体育文化产业要素、拓展体育文化产业延伸价值的开发、加大体育消费人口培养等政策体系与产业实践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2020年12期 v.43 35-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8K] [下载次数:1294 ] - 蒋依依;张月;杨占东;王者;洪鹏飞;王宁;
全生命周期视角下,体育与旅游融合具有合理性和必然性。在对需求理论、系统理论等理论基础,以及外生动力、内生动力、作用机制等融合机理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体育与旅游二者融合的具体路径为资源融合、市场融合、产品融合、业态融合以及公共服务体系融合。通过回顾与反思国内发展、分析与借鉴国际经验,未来我国体育与旅游的融合实践应该从体制机制、政策体系、产业统计及产业要素等层面形成发展体系,进而更好服务"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等国家战略。
2020年12期 v.43 46-5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2K] [下载次数:3809 ] - 冯珺;肖淑红;
在健康老龄化的背景下,体养融合对于避免老年人失能、提升老年人运动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依托人力资本、人口红利等理论框架,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对体养融合的概念予以明确界定,对体养融合提升老年人福祉的现实作用展开剖析。在此基础上基于产业融合视角进行测算,结果表明2017年我国体养融合的产业规模为9 231.23亿元,并得出我国目前的体养融合具有融合前景整体向好、融合潜力尚待挖掘、融合方向趋于多元等特征。最后,针对体养融合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应建立行业发展标准、发挥产业政策作用、用好公共治理工具、激发社会组织活力、重视专业人才培养、完善技术支撑体系等对策建议。
2020年12期 v.43 5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2K] [下载次数:2336 ]
- 邵桂华;王晨曦;
立足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在系统分析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多主体适应行为的系统特征与结构的基础上,沿系统多主体与环境的关键变量识别、因果反馈关系描述、系统流图绘制的技术路线,构建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同发展的多主体适应行为模型,运用系统动力学仿真方法剖析两者协同发展的多主体适应行为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协同发展过程符合多主体适应行为的动态演化原理,具有多主体适应行为的特性,且多主体适应性行为是复杂系统演化的核心驱动力。系统动力学仿真结果显示:在调整多主体间适应行为模式中的委托运营率与合作运营率基础上,提升多主体与环境间适应行为模式中的公共体育服务购买率、设施开放率与体育社会组织人员参与率,是实现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自下而上"协同发展的有效多主体行为模式。
2020年12期 v.43 7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79K] [下载次数:2098 ] - 方春妮;刘超;
新冠疫情期间,线上市场成为众多体育用品商家和消费者的主要选择。利用阿里指数提供的日度体育用品供给指数和需求指数,实证分析了疫情对线上体育用品市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全国复工复产的推进,线上体育用品市场快速恢复并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供给与需求分别于2020年3月和2020年2月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随后一路上涨并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2)不同阶段线上体育用品市场发展状况具有差异性。疫情发展初期,小型居家健身产品线上需求快速上涨。疫情得到控制后,小型居家健身产品线上需求出现回落,非接触类的户外运动产品线上需求大幅上涨,接触类或身体对抗类运动产品线上需求受到抑制;3)疫情对线上体育用品市场产生了较大影响,但对各类型产品的影响效果具有异质性,线上全行业体育用品需求先于供给出现变化,供给满足需求有一定的滞后性。据此,从政府部门、企业自身2个层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2020年12期 v.43 84-95+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8K] [下载次数:1648 ] - 周青山;杨婧;
体育纪律处罚权是体育组织一项非常重要的权力,对体育纪律处罚权的行使进行监督,既是权力必须受到监督的应有之义,也是保障受处罚者权利的需要。通过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对体育纪律处罚的监督机制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内部仲裁监督、外部仲裁监督、外部司法监督是目前体育纪律处罚3种主要的监督方式。用尽内部救济是寻求外部救济的前提条件,用尽内部救济后,外部救济途径存在单一制和双轨制2种模式。中国应该尽快完善自身的监督机制,建议进一步完善内部监督机制,长期目标应该是建立纪律处罚的外部仲裁监督和司法监督机制。
2020年12期 v.43 96-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7K] [下载次数:608 ]
- 高亮;张樱;
目的:系统评价运动锻炼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检索中国知网、Science Direct、Sports Discus、PubMed和Web of Science各数据库,检索期限为2000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收集运动锻炼对老年人认知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实验(RCT)的相关文献,使用stata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共纳入29篇RCT,文献质量A级11篇,B级18篇。元分析结果:运动锻炼能明显提高老年人的认知功能(SMD=1.87,95%CI:0.94~2.81);亚组发现干预周期≥6个月的效果较好;运动锻炼能对老年人执行功能(转化SMD=-0.57,95%CI:-0.95~-0.22;抑制SMD=-0.17,95%CI:-0.29~-0.04;刷新SMD=0.31,95%CI:0.17~0.45)、记忆(瞬时SMD=1.27,95%CI:0.13~2.40;延迟SMD=0.34,95%CI:0.15~0.54)、注意力(SMD=0.58,95%CI:0.04~1.12)、语言流畅性(SMD=0.95,95%CI:0.20~1.70)有显著影响。结论:运动锻炼能延缓老年人认知功能的下降,干预时间和干预强度能解释研究间的异质性;参与运动锻炼的老年人执行功能、记忆力、注意力和语言流畅性均有明显的提高。建议老年人从事有氧运动、持续6个月以上,能较好的延缓其认知功能的衰退。
2020年12期 v.43 104-114+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8K] [下载次数:1541 ] - 刘俊一;姜琪;杨宝倩;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围绕《2022年北京冬奥会参赛实施纲要》,以冬季项目运动员的专项能力特征及夏季化训练措施为主题进行综述性理论研究和实践性案例研究。冬季项目运动员的专项能力特征呈现冬季季节载体特征、冰雪场地载体特征、运动器材载体特征、冬季训练载体特征,夏季化训练是提升冬季项目运动员专项能力的必要内容和必经环节。冬季项目运动员的夏季化训练要遵循专项能力是"重心"、匹配科技助力是"轴心"、解决个性问题是"核心"的理念,夏季化训练措施应坚持从实战出发、从冰上出发、从能力出发、从器材出发、从问题出发等原则,并从方法类和功能类2个维度构建冬季项目夏季化训练措施的方法体系。我国在"全面参赛、全面突破、全面带动"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历史目标和任务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完善冬季项目的训练理论体系;进一步探索不同冬季项目的专项能力特征;进一步认识冬季项目运动员专项能力特征与夏季化训练措施的关系;进一步构建冬季项目运动员夏季化训练措施的方法体系;进一步制定冬季项目运动员夏季化训练措施的训练规范。在广泛汲取国际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我国体育举国体制和客观实际,探索在冬季项目运动训练学界的"中国理论、中国计划、中国方法"。
2020年12期 v.43 115-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8K] [下载次数:1108 ] - 尹一全;邱森;孟庆军;王寅博;邱招义;
确定与钢架雪车运动员竞赛成绩相关的因素,并分析这些因素影响成绩的作用机制。查阅国际雪车与钢架雪车联合会官方数据库,收集了包括11条赛道8个变量的3 063个成绩数据样本,使用统计学方法对影响成绩的"推橇""操控""赛道变化""滑行轮次"等因素进行相关及对比分析,针对数据结果并结合专家访谈进行逻辑分析,讨论因素影响成绩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男子运动员推橇用时在绝大多数的赛道中都与成绩有显著的相关性,而女子运动员成绩与推橇的相关性较低。2)在男子比赛中,推橇用时与最终成绩在水平较高的运动员中(1~10名)的相关性高于水平较低运动员(11~20名)的相关性。3)竞技水平越高的男子运动员,与最终成绩排名有相关性的计时段越多,相关性也普遍较高;而女子运动员中,与成绩有相关性的计时段数量少于男子运动员。4)人工赛道在各赛季的成绩差异较小,天然赛道在各赛季的成绩差异较大。5)个别比赛日的预赛和决赛成绩会出现显著性差异,一般决赛成绩更好。
2020年12期 v.43 130-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4K] [下载次数:7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