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笔谈:中国体育学科发展若干问题探议(上)

  • 建议交叉学科门类下设置“运动科学”一级学科

    陈佩杰;

    <正>体育是人类社会演进中的以身体教育为特征的一种行为,但对于这种行为的认识和推进,需要生命科学和数理科学的支撑。目前,“体育学”作为一级学科归属于教育学门类。从“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看,这样的学科设置是可行的。但从学科发展的实际和趋势看,上述学科设置结构可能会窄化并制约“运动科学”学科的发展与生长空间,不利于我国体育领域一流学科建设水平的提升。建议在新版《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目录》中的交叉学科门类下设置“运动科学”一级学科。

    2022年02期 v.45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2K]
    [下载次数:1266 ]
  • 注重四个统筹,加快新时代体育学学科建设

    吕万刚;

    <正>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健康中国、体育强国以及“双一流”和教育强国国家战略为体育学学科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新时代,体育学应从注重四个统筹入手,乘势而上加快建设。第一,统筹学术性与技术性。从知识纬度看,体育学唯一的“本体性”知识即运动技术知识,运动实践是体育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独特研究对象和最鲜明的外在特征。

    2022年02期 v.45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7K]
    [下载次数:924 ]
  • 把握新机遇,助推中国体育学科高质量发展

    王家宏;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要把发展体育工作摆上重要日程,精心谋划,狠抓落实,不断开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加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新时代、新要求、新目标、新征程,中国体育到了发展的最佳时机、黄金时代。要建成体育强国,首要任务就是高质量地培养体育人才。

    2022年02期 v.45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6K]
    [下载次数:1275 ]
  • 艺术学荣升门类对体育学科发展的启示

    季浏;

    <正>体育是“德智体美劳”五育之一,既然艺术学科能够荣升门类,体育学科也应努力实现。体育中的球类、体操、田径等运动与艺术中的“吹拉弹唱”具有异曲同工的特点。但体育与艺术又存在着显著的不同:体育更多强调竞赛、比出胜负,艺术更多强调表演、文化色彩更浓厚;体育更强调具身认知和身体能力,而艺术则更强调形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体育与艺术的差异性决定了它们都是人的文化生活和综合素养中不可或缺的方面。既然都很重要,

    2022年02期 v.45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9K]
    [下载次数:1393 ]
  • 中国体育学科理论建设应更好地服务于体育实践发展需要

    方千华;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探索,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体育学作为一门集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在我国加快实现“教育强国”与“体育强国”重大目标、深入落实“全民健身”与“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

    2022年02期 v.45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5K]
    [下载次数:1095 ]

专题:全球化与中国化视野中的奥林匹克运动

  •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利益相关者研究

    董红刚;孙晋海;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北京2022年冬奥会利益相关者关系网络的凝聚性、关联性、互惠性、传递性、等级性和代理性,旨在剖析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强度与网络密度、结构位置与角色互动、利益纠纷与对策建议,促进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文化传承与遗产继承。研究认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利益相关者关系网络整体上以弱关系为主、不存在派系,但呈现出“核心-边缘”关系结构,关系网络具备高关联性、高互惠性、高传递性特征,网络整体权力分散但各集团内部权力集中,政府部门控制性强而社会公众处于弱势地位。建议:厘清政府角色,加强边缘关系的凝聚力,促进北京2022年冬奥会利益相关者关系由弱利益关系转向强利益关系;强化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同性,加强社会公众内部以及社会公众与其他利益集团之间的关联性;加强以政府部门为顶点的组间利益传递,以利益流动破除北京冬奥会利益集团之间的“核心-边缘”结构;强化社会公众的参与权和话语权,优化政府部门内部的权力结构;完善利益集团之间的沟通渠道与合作平台,警惕“大管家”式政府的倾向,构建“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机社会”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体系。

    2022年02期 v.45 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6K]
    [下载次数:2013 ]
  • 大型体育赛事碳中和管理:国际奥委会的倡议

    任慧涛;易剑东;

    “碳中和”是全球应对气候危机,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的重要理念。国际奥委会作为全球体育治理体系中的关键行为体,自1992年受邀参加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一直积极介入全球气候事务,严格要求各届奥运会的组委会乃至主办城市加强低碳、绿色办赛,强调要综合运用多种举措,实现赛事相关碳排放净零,履行缓解气候变化的责任。围绕这一工作,国际奥委会响应联合国《体育促进气候行动框架》等公约,发布了《IOC可持续发展战略》《IOC奥运会碳足迹方法》等一系列政策,从生命周期理念设计了碳排放计算、减少、消除与补偿的管理框架并予以推进,降低了奥运赛事对环境和气候的影响。通过梳理国际奥委会应对气候问题的历史进程与总体特征,对1994年至今的奥运会碳排放控制案例进行研究,总结出国际奥委会“碳中和”事务的管理愿景、框架、组织机构、工作安排和具体方法举措等,希望能够推动我国大型体育赛事碳足迹的精细化治理,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之达成。

    2022年02期 v.45 2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5K]
    [下载次数:2241 ]
  • 全球竞争修辞中的中国叙事:对冬奥影像的幻想主题分析

    吕宇翔;方格格;

    2022年冬奥会的国际传播面临复杂的舆论环境,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竞争修辞为这场世界体育赛事提供了多元的报道框架与意识形态导向。在此背景下,回顾中国在冬奥会与冰雪文化推广中的最初寓意与基础叙事。以2018—2021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的纪录片《冰雪之巅》作为样本,依照视听要素—幻想主题—幻想类型—情态社会幻想与修辞视野的研究路径,由微观至宏观逐层分析话语背后的共同价值,总结出与“超越”精神相关的15类幻想主题:民族认同、肩负使命、榜样力量、获得荣誉、团队力量、追逐梦想、突破自我、克服困境、坚持不懈、战胜伤痛、直面挫折、文化交流、热爱生活、尊重自然、开拓创新,以及4种幻想类型:进取与超越、出走与回归、自洽与和解、荣誉与传承。15类幻想主题中,对“人”的关怀成为重点:追逐梦想、获得荣誉、突破自我、克服困境、坚持不懈、战胜伤痛、直面挫折以及热爱生活这9类幻想主题,都落在人的体验、追求与成长;幻想主题类型从肩负使命—团队力量—民族认同—文化交流4个层层递进的社群维度,阐释了地球村中身份认同的丰富性与共同体的流动性。通过幻想主题分析,提出2022年中国冬奥会的叙事话语策略体现出“去政治化”特征,通过回归体育本体与生命母题唤起全球不同文明更广泛的共鸣。

    2022年02期 v.45 3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8K]
    [下载次数:1958 ]

体育与社会

  • “体育促进发展”理念及其实践对我国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的启示

    夏成龙;熊欢;

    “体育促进发展”(SFD)是近年来国际主流社会密切关注并大力推行的理念和体育实践,将体育作为一种“催化剂”与其他非体育活动项目结合以实现社会整体的发展目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考察“SFD”理念提出的背景依据,剖析其理论内涵和实践框架,归纳“SFD”的研究议题与发展趋势。学界主要从教育、残疾、性别平等、生计、健康、社区发展、发展与和平7个议题展开了理论和实践应用的研究,关注儿童、青少年及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积极发展,通过体育和体育赛事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并为身体活动不足或高风险人群提供一个健康促进的发展平台,探索体育对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及其可持续发展的潜力,讨论体育活动对促进跨文化交流的影响,强调体育促进不同区域和国家的外交合作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讨论“SFD”理念可为我国体育强国建设带来的启示,认为“SFD”理念为我国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了理论参照,为我国体育政策的制定和项目规划提供了基本依据,为推动体育国际话语理论体系建设及体育学术创新提供理论素材。

    2022年02期 v.45 5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4K]
    [下载次数:1960 ]
  •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体育治理的实践逻辑与因应策略

    吕钶;

    农村体育治理是弥合农村体育历史欠账较多的不二法门,考察农村体育治理问题必须将其内嵌于乡村振兴背景之下。农村体育治理如何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农村体育治理的善治之态,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研究认为:农村体育治理是推进产业兴旺的有效途径,是促进生态宜居的有力推手,是提升乡风文明的重要渠道,是落实治理有效的主要抓手,是实现生活富裕的基本保障。经验表明,农村体育治理的实践逻辑是以多元主体合作为重要条件,基层民主拓展为内核动力,法律法规健全为有效保障,政府服务高效为基本前提。要破解农村体育的发展困境,必须厘清“共治”“自治”“法治”“善政”的逻辑关系。研究提出:“以奖代补”撬动全员主动参与体育,“简政放权”挖掘基层体育组织活力,“德法并举”保障农民基本体育权利,“因需而为”提升农村体育服务品质。

    2022年02期 v.45 64-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6K]
    [下载次数:4330 ]
  • 王则珊终身体育思想要点阐析、价值审视与立论反思

    邵天逸;李启迪;

    王则珊为我国终身体育思想的主要倡导者,他的学术思想曾对终身体育理论与实践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运用文献资料、文本分析与逻辑思辨方法,以王则珊终身体育论述为研究对象,梳理与剖析终身体育思想的核心论点与内在逻辑,并在此基础上展开辩证思考。研究认为:1)王则珊终身体育思想随国外终身教育导入与我国教学改革推进而生成;2)王则珊终身体育思想基本追求包含倡导体育锻炼终身化、主张学校体育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与主动锻炼意识3个层面;3)王则珊终身体育思想的历史影响为引领终身体育研究热潮、拓展学校体育理论视点和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方向;4)王则珊终身体育思想理论构架在“体育与健康关系、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关系、学生体育健身方案可行性”3方面存在疑点,有待进一步推敲与商榷。

    2022年02期 v.45 74-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0K]
    [下载次数:6011 ]
  • 协同治理视角下我国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考

    刘小静;钟秉枢;蒋宏宇;

    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协同发展是将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融入体育强国与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途径。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如何协同发展,是实现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需要回答的重要问题。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回溯和逻辑分析法,从战略、运作、资源和文化4个方面出发,系统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发展脉络。同时采用协同治理理论作为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新格局的分析框架,为政府处理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的关系提供了理论支撑。研究认为:协同治理是由政府主导,通过制定政策法规、改革体制机制的方式,推动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的协同发展进程,引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的协同工作;形成“政府主导,社会与市场共同参与”的多元治理新格局,以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内部要素在时间、空间上的相互影响与作用,竞争与配合为动力,消减协同发展中的阻力,实现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的全面发展,从而推进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

    2022年02期 v.45 8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9K]
    [下载次数:2884 ]

体育科学与工程

  • 有氧运动改善尼古丁成瘾小鼠中脑腹侧被盖区多巴胺能神经元“去抑制”

    李岩;张杰;顾博雅;吕媛媛;赵丽;

    目的:探究有氧运动对尼古丁成瘾形成期中脑腹侧被盖区多巴胺能神经元抑制性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以2月龄雄性SPF级C57BL/6J小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小鼠分为安静生理盐水组(sedentary saline,SS)、运动生理盐水组(exercise saline,ES)、安静尼古丁组(sedentary nicotine,SN)和运动尼古丁组(exercise nicotine,EN),ES和EN组小鼠进行8周运动干预;条件性位置偏爱行为学(CPP)实验评价小鼠成瘾行为;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鼠VTA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脑片膜片钳检测VTA多巴胺能神经元自发性动作电位、sIPSC和mIPSC。结果:1)有氧运动显著降低尼古丁成瘾小鼠CPP得分(P<0.05);2)反复使用尼古丁和运动对小鼠VTA多巴胺能神经元基础膜特性无显著性影响(P>0.05);3)有氧运动降低尼古丁成瘾小鼠VTA多巴胺能神经元自发性动作电位发放频率(P<0.01);4)有氧运动降低尼古丁成瘾小鼠VTA多巴胺合成限速酶TH的过度表达(P<0.05);5)有氧运动提高尼古丁成瘾小鼠VTA多巴胺能神经元sIPSC平均频率(P<0.001),提高尼古丁成瘾小鼠急性灌流尼古丁前后VTA多巴胺能神经元sIPSC平均频率的变化幅度(P<0.05),对各组小鼠VTA多巴胺能神经元sIPSC平均幅度无显著性影响(P>0.05);6)反复使用尼古丁和运动对小鼠VTA多巴胺能神经元mIPSC平均频率和平均幅度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8周有氧运动增强尼古丁成瘾小鼠VTA多巴胺能神经元抑制性突触传递效能,降低多巴胺能神经元激活水平,这可能是运动改善尼古丁成瘾的中枢机制之一。

    2022年02期 v.45 96-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2K]
    [下载次数:996 ]
  • 冷环境下运动对小鼠运动耐力和骨骼肌钙泵调节蛋白表达的影响

    贾杰;徐磊;于晶晶;江秉泽;张缨;

    目的:冬季奥运会比赛在冷环境下进行。冷环境对运动耐力的影响及其调节机制的相关研究较少。钙泵调节蛋白(sarcolipin,SLN)在骨骼肌产热维持体温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拟通过小鼠在冷环境下运动,探究冷暴露对小鼠骨骼肌中SLN表达和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30只8周龄健康雄性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安静对照组(Con)、常温运动组(Exe)和低温运动组(Cold+Exe)。Con组与Exe组置于(25±1)℃的室温环境下,Cold+Exe组在运动能力测试时置于(4±1)℃冷环境中,Exe组与Cold+Exe组进行逐增负荷至力竭的跑台运动,跑动时间和距离作为运动耐力的评定指标。运动后即刻取小鼠血液、腓肠肌和股四头肌,对血清肌酸激酶(CK)、肌浆网中Ca~(2+)、骨骼肌ATP含量、SLN及Ca~(2+)调节蛋白表达以及糖脂能量代谢相关指标等进行测定。结果:与Exe组相比,Cold+Exe组:1)小鼠跑动时间和跑动距离均显著降低;2)肌浆网Ca~(2+)浓度显著下降;3)骨骼肌糖脂代谢的Pparδ、Acadm、Glut4的mRNA表达和线粒体复合物Ⅳ活性增加;4)肌浆网上Ca~(2+)释放通道RyR表达下降,钙泵SERCAⅡ和SLN表达显著增加。结论:冷环境(4℃)下,运动可降低机体的运动耐力;骨骼肌SLN表达增加,导致钙泵SERCA解偶联和消耗ATP无效工作循环产生热量,从而使运动系统供能不足,可能是造成运动耐力降低的重要原因。

    2022年02期 v.45 107-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0K]
    [下载次数:681 ]

体育文史哲

  • 五四新文化运动对民国初期学校体育转型的影响及其诱因阐释

    王妍;于海娟;杨敢峰;

    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空前巨大,乃至对民国初期学校体育的发展产生了至为关键的影响。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聚焦,以民国初期学校体育转型事件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厘清了推动民国初期学校体育转型的4个重要力量,着重探讨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及其引领者们在“新体育”思想传播和制度改革方面产生的深刻影响,进而阐释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导学校体育转型的诱因理路。研究表明,新文化人士秉持民主和科学思想,抨击“旧体育”的专制和落后,认为“新体育”应谋求“身体自觉”“科学运动”和“合作精神”等现代社会亟需的公民品格。这些主张与“新体育派”的“体育教育观”不谋而合。五四运动后,新文化人士力推之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获得快速传播,在“新教育”改革背景下,新文化人士和“新体育派”联手促成了学校体育的转型。值得镜鉴的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轰轰烈烈的展开过程中,中国外部国际关系的变迁、内部政治运动的博弈、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求、美国东亚战略与文化植入等因素,是推动民国初期学校体育转型的内在诱因。对重大体育事件的史实挖掘,以及其背后原因的追问求索,有利于今人以更宏阔的视野、更理性的精神洞晓过去、镜鉴未来。

    2022年02期 v.45 118-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6K]
    [下载次数:1070 ]
  •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机制综论

    韩玉姬;王洪珅;宋秀平;

    历经千年赓续至今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其传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机制层面探求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发生问题,可在很大程度上使传承得到更深层次的认知和更具象化的呈现。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机制进行了界定和内涵阐释,并且通过论证提出了“驱动机制、实施机制、表达机制、保障机制和反馈机制”5个呈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机制的维度。同时,以上述5个维度为逻辑主线,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检视,最后给出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机制的调适策略,即在驱动机制层面要由“分散”型调整为娱乐休闲和竞技竞赛“双重”驱动,在实施机制层面的传承模式需由“单向型”调整为师徒制和师生制“复合型”,表达机制层面需从以“内容”为核心调整为以“主体”为核心,保障机制层面要从以往的“多点支撑”调整为制度和经费“双项支撑”,而在反馈机制层面的评价体系须从之前的“缺失”状态转向以“传承效果”为中心。本研究在传承机制层面的探索,一定意义上深化了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等问题的认识。

    2022年02期 v.45 132-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1K]
    [下载次数:2875 ]
  • 中华剑艺的体系化传承、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研究——以世界剑技的历史演进为背景

    冯香红;杨建营;

    在国家层面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号召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的当今时代,为使传统武术文化的优秀代表剑文化焕发生机,主要以世界剑技的历史演进为背景,研究了中华剑艺的传承发展。主要结论如下:1)近两个世纪以来,世界武技发展的大趋势是实现现代转型,即首先文明化,然后竞技化,欧洲击剑、日本刀剑技术先后实现了这个历史跨越,而中华剑艺虽曾有过尝试,但后因种种原因而被长期搁置,至今仍湮没无闻;2)新时代中华剑艺要重获生机,应将其核心层面的技术由实用技法创造性地转化为安全文明的对抗游戏,创新性地发展为学校教育中培育“刚健自强”精神的实践途径,同时,根据自身特色整理归纳各类技艺,形成由根脉核心层、拓展延伸层、特色技击层、综合套路层等不同层次的剑法构成的独特技术体系,实现体系化传承。

    2022年02期 v.45 14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4K]
    [下载次数:1329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