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体育强国战略理论与实践

  • 中国篮球运动爱国主义精神在体育强国建设中的弘扬与思考

    赵晶;闫育东;

    1895年,篮球运动传入中国,1921年,我国首次夺得国际比赛冠军。百年间,中国篮球运动在多领域取得卓越成绩,凝结成中国篮球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与强国梦想。回眸百年历史,诠释中国篮球运动发展历程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展望新时代,弘扬体育强国建设中中国篮球运动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研究结论:1)爱国主义精神是伴随中国篮球运动发展的根基与主线。"首夺冠军"激发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南开五虎"展现青年爱国主义精神,"抗战时期"弘扬篮球红色文化,"八一男篮"传承红色军旅作风,"篮坛英杰"为国争光捍卫荣誉等,展现了中国篮球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2)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赋予中国篮球运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多元化思考。通过育人化——彰显体育的教育功能,弘扬不忘初心的爱国主义精神;专业化——勇攀竞技高峰,弘扬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普及化——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展现青少年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产业化——培育经济动力,展现体育产业蓬勃发展的经济前景。

    2021年01期 v.44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6K]
    [下载次数:2404 ]

特约专题:体教融合

  • 当前体教融合的研究动态与未来展望

    刘波;王松;陈颇;尹志华;黄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孕育了体教融合政策的时代价值和目标要求。在《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政策精神的指引下,概述了学界在体教结合时期的研究,明确了体教融合政策的目标导向与重大意义,对国内有关体教融合研究动态进行了梳理,主要包括体教融合的理念阐释、价值引领与政策解读,以及体教融合背景下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路径、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体育院校改革与教育质量提升等方面内容。对《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1年体教融合组稿专题的4篇文章进行了评述,旨在呈现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发展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领域中的体教融合热点问题。最后针对体教融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展望。

    2021年01期 v.44 10-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0K]
    [下载次数:6580 ]
  • 体育回归教育:体教融合的现实选择与必然归宿

    王家宏;董宏;

    在充分发挥党委领导和政府主导作用下,探讨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模式及方向显得尤为迫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体教融合背景和内涵进行阐释,在此基础上从体教思想观念的融合,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融合,体育竞赛体系的融合,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融合,奥林匹克运动教育的融合五个方面对体教融合和体育回归教育本位的具体机制进行阐述。研究认为,体育回归教育是体教融合的现实选择与必然归宿。落实体教融合,促进体育更好地回归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和个人的共同责任。研究建议:推动把学校体育工作纳入政府政绩考核评价指标;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奠定基础;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修订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和运动技能等级标准;加强校园运动康复和安全防护体系建设;着力推进学校体育联盟项目建设;构建"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互联网+"运动健康创新模式。

    2021年01期 v.44 18-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8K]
    [下载次数:8313 ]
  • “体教融合”的关键问题、发展思路与实践探索——以大中小学运动技能等级标准制定为例

    郝光安;李贵森;

    新时代"体教融合"面临理念层面的观念不一与实践层面赛事不成体系两大关键问题。"体教融合"的发展思路,应实现由"思想分离"转向"观念统一";由"看重短期"转向"立足长远";由"横向平铺"转向"纵深发展"的三大发展转变。以大中小学运动技能等级标准制定为"体教融合"的实践探索,深度剖析大中小学运动技能等级标准制定之缘由,考量大中小学运动技能等级标准制定之成效,凝练大中小学运动技能等级标准制定之特色,进而提出大中小学运动技能等级标准制定的实践探索路径,即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和职业俱乐部、专业队伍的联动;普通学生体育教学改革;体育场地和器材的专业化发展。

    2021年01期 v.44 2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8K]
    [下载次数:3212 ]
  • 新时代体教融合的教育逻辑

    郝东方;刘昕;

    体教融合是新时代青少年体育改革的发展方向。通过文献分析与理论思辨,探究新时代体教融合的行动逻辑,以构建符合时代需求的育人形式与育人原则。基于对体教关系的历史脉络分析,厘清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双重变奏,主张对竞技体育的行动逻辑进行教育化改造,并将形塑全人的教育逻辑界定为青少年体育的底层逻辑。新时代体教融合不仅要深化增补式、倍增式、削减式与渗透式等育人形式,而且应推动全体性与全面性、公平性与差异性、科学性与人文性、终身性与阶段性、独立性与开放性等系列范畴实现高层次平衡。育人形式与育人原则共同体现了新时代体教融合的教育逻辑,有助于充分发挥青少年体育对形塑全人的独特价值。

    2021年01期 v.44 3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0K]
    [下载次数:3568 ]
  • 我国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的体教融合研究“:清华模式”的探索

    郭振;茹亚伟;毕金泽;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是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多元途径之一。新时代体教融合理念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以清华大学高水平运动队所形成的"清华模式"为研究对象,梳理学术界对"清华模式"的研究,探讨"清华模式"的演变进程,分析体教结合"清华模式"的发展思路、理论指导以及问题表现,阐述新时代清华大学在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方面的探索。契合了体教融合的价值理念,顺应了体教融合的发展方向,探索了体教融合的战略布局,表明"清华模式"进入体教融合阶段。体教融合作为实现体育强国的重要理念,新时代"清华模式"将会全面与体育系统进行合作,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2021年01期 v.44 4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3K]
    [下载次数:4523 ]

体育与社会

  • 北京冬奥会国际舆论引导与媒体应对策略

    杜恒;张晓义;

    运用文献资料法,以北京冬奥会国际舆论引导与媒体应对为研究对象,揭示新冠疫情背景下北京冬奥会国际舆论引导与媒体应对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系统总结北京2008年夏奥会舆论引导经验的基础之上,提出北京冬奥会国际舆论引导与媒体应对策略,目的在于为北京冬奥会的筹备提供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研究认为:2022北京冬奥会舆论引导与媒体应对策略要从确立舆论引导理念与目标、创新政府与媒体新型模式、革新政府国际舆论引导方式、更新媒体国际舆论引导手段4个方面入手。其中确立舆论引导理念与目标为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会,打造体育狂欢盛会;创新政府与媒体新型模式要构建政府与媒体间的民主协商模式;革新政府国际舆论引导方式要确立各级政府新闻发布制度,主动公开信息、做好突发事件舆论危机管理,建立应对机制、推动体育传统外交范式转换,以舆论赢国缘;更新媒体国际舆论引导手段要求舆论引导主体多元化、内容层次化、媒介算法化。

    2021年01期 v.44 5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8K]
    [下载次数:3215 ]
  • 东京奥运会延期对北京冬奥会赞助商市场绩效的影响——基于事件研究法

    李艳丽;张冠男;李雨桐;

    第32届夏季奥运会延期举办引发全球连锁效应。采用事件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实证检验和剖析了东京奥运会延期对2022北京冬奥会赞助商市场绩效的短期影响,并论证了行业因素对东京奥运会延期公告效应的影响。研究对象为2020年3月24日东京奥运会延期公告前签约的16家北京冬奥会赞助企业在A股、H股上市以及新三板挂牌的22支股票。研究发现:东京奥运会延期对北京冬奥会赞助商短期市场绩效产生了正向影响;赞助企业所处行业不同对东京奥运会延期公告效应的反应存在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东京奥运会延期对北京冬奥会签约赞助商的短期市场价值并未产生负面市场效应,投资者仍然看好北京冬奥会赞助企业的市场潜力。研究为北京冬奥组委进一步实施或调整市场开发计划提供参考。

    2021年01期 v.44 62-7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1K]
    [下载次数:2072 ]
  • 建设枢纽型体育社会组织的现实困境与消解路径——基于体育总会改革的视角

    何强;

    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系统梳理了枢纽型体育社会组织的改革初衷与现实困境,并提出其消解路径。研究认为:将体育总会建成枢纽型体育社会组织蕴含着体育行政部门应对渐进式改革路径约束、破解体制存量、重塑政社关系、促进体育社会组织能力建设等多重逻辑。受体育总会与体育行政部门组织互嵌、机构职能虚化、运作行政化等因素影响,改革实践暴露出组织属性矛盾与资质存疑、行政导向的行动取向与运作策略偏差、监管制度缺失与运行失范、制度与资源垄断诱导组织扩张、挤压体育社会组织生存发展空间等诸多困境。研究建议:深化枢纽型体育社会组织改革,应明确其社会组织属性;确立内联整合、桥梁纽带、培育孵化、指导服务的职能定位;机构、职能、人员、资源多渠道推进体育总会脱钩;以实施"放管服"改革,健全管理制度、规范运行机制、提升组织能力,自下而上分层分步推进。

    2021年01期 v.44 7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7K]
    [下载次数:1339 ]
  • 社会学视域下育龄妇女健康体育干预的综合效应与社会机制研究

    熊欢;

    通过育龄妇女健康体育干预的行动研究,观察和收集了参与者的健康运动实践经验,在社会学视域下探讨了体育介入育龄妇女健康生活的结构化过程及其健康促进的综合效应,提炼出体育干预育龄妇女健康的社会机制。研究认为:有计划的体育活动能成为育龄妇女健康"知行合一"的桥梁,增强她们对健康生活的选择能力,以此创造更多的健康机会,进而再生产或者修正与健康相关的结构环境;体育干预的社会溢出效应也可在外部为女性健康创造物质资源、社会资本和意识形态的条件,在结构上消解制度、文化观念束缚女性健康行动的权力。只有充分将女性主体经验贯穿于身体活动与生活方式的结构化过程中,培养育龄妇女个体与群体的健康能力,增加她们在运动中的积极体验,才会达成体育健康赋权的目标,也才能唤醒社会对妇女健康问题的关注与投入,使妇女体育参与成为一项社会责任和女性健康教育的手段。

    2021年01期 v.44 8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07K]
    [下载次数:1354 ]
  • 我国体育扶贫历史溯源与当代治理研究

    王科飞;王宏江;

    为落实精准扶贫思想,促进我国体育扶贫治理体系建设,借鉴社会学、管理学、体育学理论,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践调研等方法,从3个阶段梳理了我国体育扶贫的政策和理论。从基本情况、方式与措施、效果与评价3个方面对我国8个贫困县的64个贫困村进行调研,分析当前我国体育扶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果显示我国体育扶贫在上级扶贫和体育部门指导下进行,内容以设施、人员支援和志愿服务为主,经费来源主要是体彩公益金、省市专项资金和单位自筹,考核方式以查阅材料和实地考察为主。运用社会治理理论对体育扶贫的主体、客体、模式、运行机制进行分析,构建了新时代我国体育扶贫治理理论体系,并从加强制度构建、鼓励多元参与、拓宽帮扶模式、加强内部治理、完善监督与评价体系和强化学术研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路径和措施。

    2021年01期 v.44 9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5K]
    [下载次数:1123 ]
  • 大型体育赛事居民参与度与主观幸福感的链式中介效应研究

    黄颖;邓富民;金亚男;

    为了深入剖析大型体育赛事如何影响举办地居民主观幸福感的问题,主要使用问卷调查法和结构方程法,基于消费者行为学的期望确认理论,以社会文化影响感知、社区生活质量和赛事满意度为中介,对参与度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构建了以参与度为自变量、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社会文化影响感知、社区生活质量和赛事满意度为中介变量的概念模型,设计了各个变量的测量量表,利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研究模型,并进一步使用PROCESS软件验证了中介效应假设。研究结果显示:参与度对主观幸福感有直接正向作用,并存在5条间接作用路径——社会文化影响感知和赛事满意度单独发挥中介作用,社会文化影响感知与赛事满意度,社区生活质量与赛事满意度,社会文化影响感知、社区生活质量与赛事满意度皆发挥链式中介效应。研究发现:社区生活质量对主观幸福感的中介效应必须通过赛事满意度达成。

    2021年01期 v.44 104-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9K]
    [下载次数:2827 ]

体育科学与工程

  • 有氧运动对AD模型额叶皮层Akt/GSK3信号分子的调控特征

    韩鹏;牟连伟;赵丽;

    目的:运动锻炼对维持脑功能具有积极的神经生理作用,生理状态下Akt/GSK3激酶信号通路对神经可塑性发挥重要作用,但在病理状态下是否也具有调控作用,为此本研究探讨有氧运动对9月龄AD模型额叶皮层Akt/GSK3信号通路及相关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以6月龄雄性APP/PS1转基因小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安静组(APP/PS1 Sedentary Group,AS)和运动组(APP/PS1 Exercise Group,AE),同月龄清洁级C57BL/6J小鼠作为安静对照组(C57BL/6J Sedentary Group,CS)和运动对照组(C57BL/6J Exercise Group,CE)。AE与CE组进行为期12周跑台运动。八臂迷宫检测认知行为能力。在最后一次训练48 h后麻醉,取额叶皮层组织进行免疫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Dot Blot检测Aβ多聚体及低聚物含量,Western Blot检测额叶皮层Akt、GSK3α、GSK3β和Tau蛋白含量及磷酸化修饰水平。结果:12周规律有氧运动可以显著提高9月龄APP/PS1转基因小鼠的行为学表现,降低其额叶皮层Aβ低聚物及多聚体表达(P<0.01),降低Tau蛋白Ser262位点(P<0.05)和Ser396位点磷酸化水平(P<0.05);上调额叶皮层Akt Ser473位点(P<0.01)和GSK3αSer21位点(P<0.01)活性;下调额叶皮层GSK3αTyr279位点(P<0.05)活性;但对额叶皮层GSK3βSer9/GSK3βTyr216位点无影响。结论:12周规律有氧运动通过调节9月龄APP/PS1转基因小鼠额叶皮层Akt/GSK3α信号通路,降低Aβ沉积,减轻病理性Tau蛋白过度磷酸化修饰水平;但该模型较早出现病理改变的额叶皮层GSK3β信号严重受损,长期有氧运动不足以改善额叶皮层GSK3β活性。

    2021年01期 v.44 116-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0K]
    [下载次数:553 ]
  • 无反光点人体运动自动捕捉人工智能系统的有效性

    刘卉;李翰君;曲毅;何晓光;周志鹏;于冰;

    北京体育大学联合大连锐动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国田径协会研发了一套基于机器学习的人体运动自动捕捉人工智能系统。目的:检验使用人体运动自动捕捉人工智能系统获得的人体关节点三维坐标的有效性。方法:在实际比赛中使用2台录像机拍摄12名女子标枪运动员的试投,取各自最好试投成绩的视频进行分析。使用直接线性转换(DLT)方法对录像机进行标定,标定误差=(0.003 4±0.001 2)m。4名有多年经验的研究人员独立手工解析动作视频中人体21个关节点的二维坐标,并合成三维坐标。同时使用人体运动自动捕捉人工智能系统自动识别了每次试投中21个关节点的二维坐标,并合成三维坐标(自动解析曲线)。计算每名运动员每个关节点4名研究人员手工解析合成的三维坐标的平均值,作为关节点三维坐标最佳值(手工解析平均曲线)。计算自动解析曲线和手工解析平均曲线之间的多重相关系数和差值的平均值、标准差和95%置信区间。结果:除了右脚尖Z坐标因为坐标变化量比较小外,自动解析曲线与手工解析平均曲线之间的多重相关系数均大于0.95,85%的自动解析曲线与相应的手工解析平均曲线的多重相关系数大于0.98。自动解析曲线与手工解析平均曲线之间的差值全部小于0.015 m,50%的自动解析曲线与手工解析平均曲线之间的差值小于0.010 m。结论:基于机器学习的人体运动自动捕捉人工智能系统准确地模拟了手工解析过程,所获得的人体关节点三维坐标与有经验的研究人员手工解析获得的三维坐标平均值高度相似。该系统极大地节省了科技助力的人力并提高了数据反馈速度,已成功应用在多个田径项目和冬季运动项目的科技助力工作中。

    2021年01期 v.44 125-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7K]
    [下载次数:1425 ]

青年学者论坛

  • 可穿戴式体表微流控系统在体育中的应用前景

    边升太;叶舜;杨舒斐;

    可穿戴式体表微流控系统在体育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能,利用可穿戴式体表微流控系统对运动员的生理状态进行监测,可以解决运动监测中存在的送检周期长、难以连续监测、依赖于实验室平台以及运动员抵触等难题,并借助技术融合推动体育领域的发展。近年来微流控芯片和微针递送等关键技术的发展为运动中生理状态的实时监测乃至即刻干预提供了理想的解决方案。本文总结了可穿戴式体表微流控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重点介绍了8个可能应用于体育领域的可穿戴式体表微流控系统,并对其在体育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可穿戴式体表微流控系统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应用方向进行了阐述,对未来可穿戴运动装备的研发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聚焦体育领域发展中的技术难题,提供多学科交叉的解决方案,倡导技术融合,为体育领域的发展提供科技助力。

    2021年01期 v.44 13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67K]
    [下载次数:926 ]

体育文史

  • 以“扣子论”为切入点的新时代中华武术发展改革定位

    杨建营;

    为促进新时代中华武术更好地传承发展及服务社会,主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扣子论"为切入点,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剖析了60年前中华武术发展因"扣错了第一粒扣子"而造成的种种问题,进而提出:当务之急是重新扣好中华武术发展的"第一粒扣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20世纪前期,武术之所以被推上历史舞台,是因为其独特的精神教育价值,当时的武术承担了"铸就中国文化之脊"的重任,"强健身体,培育精神,拯救文化,复兴民族"是当时开展武术的初心和时代赋予武术的使命。2)20世纪中期,在"破旧立新,肃清封建残余"思想影响下,对武术进行了全方位改造,破除了传统武术拳种,摈弃了武术技击对抗,忽略了武术特有的精神教育价值,取而代之的是以"锻炼身体的实用价值"和"树立优美形象"为价值定位而重新创编的以艺术表现为价值取向的"新武术",从而"扣错了新中国武术发展的第一粒扣子"。3)20世纪后期,虽然曾有过"重扣扣子"的努力,但最终半途而废,以至于进入21世纪的中华武术问题重重。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新时代中华武术要取得全新发展,必须以史为鉴,以邻为鉴,"重新扣好中华武术发展的第一粒扣子",这需要找回百年前开展武术教育的初心,使武术承担起本应承担的使命。2)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育青少年的"刚健自强"精神,凝聚中华民族的"精气神"应该是新时代国家层面对中华武术新的价值定位。该研究对于纠正新时代中华武术的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对于如何使武术的社会价值最大化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2021年01期 v.44 14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8K]
    [下载次数:156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