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汤春雪;邓雨潇;葛晓川;赵丽;石丽君;
目的:基于运动健康人群,对通气阈(VTs)、临界功率(CP)及由不同参数定位的心率变异阈(HRVTs)进行标准化测定,并在综合内、外部负荷评估维度下,对三者进行关联分析,以评估可便捷获取的HRVTs对VTs及CP的预测潜能,为高质量推广应用无创代谢阈值提供我国实证数据与方法学参照,助力实现个性化精准运动。方法:招募无运动员等级的年轻健康男子,依次完成:1)斜坡式递增负荷运动测试(RIET),获得VTs、HRVTs参数及峰值摄氧量(■)、最大有氧功率(MAP)等,其中,HRVTs定位使用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与去趋势波动分析短期标度指数α 1(DFAα1)参数;2)3 min全力测试线性因子法(3MTlinear),获得CP指标;3)温盖特无氧功率测试(WET),获得峰值功率(PP)与平均峰值功率(AP)。对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差异分析、相关分析及Bland-Altman与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结果:1)以不同生理参数定义VTs强度时,其范围不同且范围跨度大,但VT_1平均处于群体指南的中等强度(moderate)范围,VT_2平均处于群体指南的较大强度(vigorous)范围;2)CP显著高于VT_1并显著低于VT_2(P<0.01),并与■、MAP、AP均呈非常高度相关(r>0.7,P<0.05);3)HRVT_1-RMSSD在内外部负荷层面与VT_1、CP均无相关性(P>0.05),HRVT_2-RMSSD在内外部负荷层面均与VT_2呈现非常高度相关(r>0.7,P<0.01)与高ICC水平(ICC>0.75,P<0.01),并与CP呈现高度相关(r=0.69,P<0.01)与中等ICC水平(ICC=0.67,P<0.01);4)HRVT_1-DFAα1与HRVT_2-DFAα1在内外部负荷层面均分别与VT_1、VT_2呈现高度相关(r>0.5,P<0.01)与中高ICC水平(ICC>0.5,P<0.05),并与CP呈现高度相关(r≥0.65,P<0.05)与中等ICC水平(ICC≥0.54,P<0.05)。结论:1)在运动健康男子中,经标准流程测定的VTs在多种生理参数评估维度下,呈现出具备个性化特征的同时,又具备符合群体指南的规律性;2)CP是独立于VTs的代谢阈值,呈现VT_1<CP<VT_2的位置关系,并与有氧能力及无氧耐力密切相关;3)HRVTs-RMSSD可能并不适用于对VT_1与CP进行预测,但具备高效预测VT_2的可行性;HRVTs-DFAα1具备对VTs及CP的预测潜能。未来有必要在标准测定流程下开展涉及更大样本、更广泛群体的运动代谢阈值研究。
2025年08期 v.48 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8K] [下载次数:45 ] - 吴东哲;瞿超艺;饶志坚;耿雪;赵杰修;
目的:旨在系统分析1990—2021年中国及全球成年人因低水平体力活动(Low Physical Activity, LPA)导致的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VD)负担趋势,利用年龄—时期—队列(Age-Period-Cohort,APC)模型解析其驱动因素并预测至2050年。方法:基于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GBD)1990—2021年数据,分析25岁以上人群归因于LPA的CVD年龄标化死亡率(Age-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e, ASMR)和年龄标化伤残调整寿命年率(Age-Standardized 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 Rate,ASDR)。采用估计年度百分比变化(Estimated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 EAPC)评估总体趋势,构建贝叶斯年龄—时期—队列模型(Bayesian Age-Period-Cohort, BAPC)模型分解年龄、时期、队列效应并预测未来负担。结果:1990—2021年,全球LPA相关的CVD负担显著下降(ASMR EAPC-1.41%, ASDR EAPC-1.30%)。中国整体ASMR微升(EAPC+0.28%),ASDR无显著变化,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男子ASMR和ASDR均显著上升(EAPC分别为+0.86%和+0.48%);女子ASDR下降(EAPC-0.40%)。年龄是主要负担影响因素,中国性别特异性负担大致遵循“升—降—升”的年龄模式。BAPC预测显示,至2050年,中国总体负担预计下降(ASMR-18.3%, ASDR-7.1%),主要是由女子显著改善驱动的(ASDR预计降121.21年/10万人);然而,中国男子负担预计将急剧恶化(ASMR+10.3%, ASDR+17.8%),届时ASDR(174.52年/10万人)将远超全球男子水平(138.04年/10万人)。结论:研究揭示了全球LPA相关CVD负担下降而中国停滞的趋势分化,后者主要由男子负担持续显著加重所驱动。预测表明,中国男子LPA相关CVD未来风险将急剧升高,远超全球男子平均水平,导致国内性别健康差距扩大。研究结果强调了制定并实施针对中国性别特异性的体力活动促进干预策略的优先性和战略必要性。
2025年08期 v.48 2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1K] [下载次数:117 ] - 黄箔钏;汤蕊;张宸宁;潘慧;陈适;
在我国慢性病负担持续加重的背景下,运动处方作为一种非药物干预手段在慢性病管理中具有关键作用。基于循证医学与个体化医学理论,提出通过整合国内外高质量证据并结合多维度个体特征建立分层运动干预模型。研究结果提出具有中国人群适配性的运动处方制定范式,为慢性病运动干预的规范化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并以高血压为例阐明其实现路径。
2025年08期 v.48 4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1K] [下载次数:57 ] - 齐洁;战江豪;李慧;张钧;
目的:探讨运动健康管理对社区2型糖尿病(T2DM)人群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TyG指数衍生指标与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在社区招募46名女性T2D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2,66.04岁±6.46岁)和实验组(n=24,65.08岁±6.20岁)。采用运动健康管理的模式对实验组进行为期12周的干预(4周为一个小周期,共3个周期),每周运动5次,每次60 min。每个小周期干预结束后,评估受试者的糖脂代谢指标、TyG指数及其衍生指标水平及“三多一少”症状;并于运动健康管理12周前、后检测T2DM人群的血清氧化应激指标(SOD、CAT、MDA、8-OH-dG),探讨运动健康管理对社区T2DM人群的干预效果。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运动健康管理在第8周和12周时,实验组TyG指数及其各项衍生指标(TyG-WC、TyG-WHtR和TyG-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体脂率均持续下降(P<0.01)。同时,实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甘油三酯也持续下降(P<0.05或P<0.01)。与运动健康管理干预前相比,上述各项指标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2)与对照组相比,运动健康管理12周后,实验组血清SOD和CAT活性均显著升高(P<0.01),血清MDA和8-OH-dG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P<0.05)。3)与对照组相比,各评估周期运动健康管理干预的“三多一少”症状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运动健康管理可实现对T2DM人群的管理目标,即12周运动健康管理可显著降低T2DM女性的TyG指数及其衍生指标,同步改善体成分与基础IR状态,从而进一步驱动糖脂代谢的改善,并有效缓解氧化应激,为“三多一少”症状的临床缓解提供了生理学基础。在运动健康管理动态监测(4周、8周、12周)中,TyG指数及其衍生指标的变化趋势与IR改善一致,提示其在追踪运动健康管理干预效果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2025年08期 v.48 5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1K] [下载次数:53 ] - 高艺博;张彦峰;李明哲;张何杰;胡海霞;
目的:探究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10~18岁儿童青少年中高强度身体活动之间的关系,以及父母社会支持和参与锻炼项目数在其中的链式中介效应。方法:基于2020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数据,以23 327名10~18岁儿童青少年为调查对象,采用SPSS 29.0、AMOS 29.0和Stata 17.0等软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链式中介模型与亚组分析。结果: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具有正相关关系(P<0.01)。2)父母社会支持和参与锻炼项目数在上述关系中起中介作用,且该中介作用包含3条路径:父母社会支持的单独中介作用、参与锻炼项目数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父母社会支持—参与锻炼项目数的链式中介作用。3)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中高强度身体活动的直接效应在不同年龄亚组间存在差异趋势且交互作用显著。结论:研究结果揭示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可通过父母社会支持、参与锻炼项目数,以及父母社会支持—参与锻炼项目数链式中介这3条路径影响儿童青少年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对儿童青少年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与家庭层面运动参与干预政策的制定具有参考意义。
2025年08期 v.48 6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1K] [下载次数:1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