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专题论坛

  • “竞技体育强国”论析

    田麦久;

    世界级赛事比赛成绩,首先是奥运会金奖牌榜排名,是对国家(地区)竞技体育水平发展状态总体评价的首选指标;在大多数国家或地区,不同类别运动项目竞技水平发展不平衡是正常的现象;奥运会赛场上不同项目的竞技结果对国家(地区)竞技体育水平发展的总体评价具有同等的贡献。在21世纪3届奥运会上,我国竞技运动总体水平均进入第一集团,毫无疑义是国际体坛重要的竞技体育强国。面对不同竞技项目的不同赛绩,中国竞技体育界应认真进行结构分析,清醒地认识我国不同竞技项目竞技水平在国际竞逐中的地位,以便科学制定不同竞技项目的发展策略,建设好有重点全面发展的竞技体育强国。

    2008年11期 1441-14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2773 ]

体育人文社会学

  • 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

    靳英华;原玉杰;

    通过对北京国际马拉松赛进行较大规模的调研,分析了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对本届赛事的组织工作做出了客观的评价。着重分析该项赛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据此提出三点建议。

    2008年11期 1445-1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4079 ]
  • 国际适应体育研究评述

    韩松;李勇勤;

    国际适应体育研究是伴随着国际适应体育运动实践的发展而形成的。1984年《适应体育》学术刊物创刊,将适应体育研究带入了一个逐步规范化发展的平台,并引导其研究内容、研究对象、方法论的运用以及研究目标取向等更符合学科理论构建的诉求。目前国际适应体育理论研究已经成为一门比较成熟的学科。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引入适应体育概念和相关理论,还处在初始阶段,从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研究使用的方法和手段,研究队伍的规模和素质,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等都有待与国际水平缩小差距。

    2008年11期 1448-1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147 ]
  • 我国健身气功站点与瑜伽俱乐部的比较研究

    刘玉萍;杨柳欣;

    以北京市健身气功站点和瑜伽俱乐部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及数据统计法对二者的组织性质、教学者和习练者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1)健身气功站点属于政府管理型体育组织,以福利型事业模式推广;教学者有严格的师资认证,为义务教学;习练者多为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收入较低的离、退休人群;健身气功功法内容科学、合理。2)瑜伽俱乐部属于市场主导型体育组织;教学者没有统一的师资认证,为有偿服务;习练者多为文化程度较高、收入较高的中青年女性;教学内容多为俱乐部或教师自己制定,缺乏科学性、标准性。

    2008年11期 1452-1454+1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246 ]
  • 城市社区特殊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探索

    赵春琪;

    社区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作为社区体育的新兴项目和活动内容,保持其在社区内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对构建和谐社区,促进社区繁荣与稳定都将产生积极作用,为掌握上海市社区特奥运动的开展现状,寻求相关制约因素,采用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上海市社区智障人参与特奥运动的状况进行了深入探讨,并通过对影响智障人参与特奥运动程度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途径和对策。

    2008年11期 1455-1456+1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236 ]
  • 基督教伦理与奥林匹克精神

    李艳华;孙刚;

    通过对奥林匹克精神与基督教伦理相吻合之处的发现,以及对现代奥林匹克创始人顾拜旦思想中基督教宗教成分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影响的分析,得出结论,即:现代奥林匹克精神大力借鉴了基督教的某些伦理思想,故奥林匹克精神与基督教伦理密切相关。同时,考虑到奥林匹克精神中的教育宗旨以及顾拜旦奥林匹克思想中浓郁的教育理念,还得出一模糊的猜想,即:奥林匹克运动实则为基督教普世教化的一种载体。

    2008年11期 1457-1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328 ]
  • 我国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村体育发展的社会学审视

    江亮;饶平;莫迎锐;李红军;罗晖;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研究及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我国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体育发展的有关社会学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生产方式的转型是农村体育发展的根本条件;生活方式的转变是农村体育持续发展的关键;现代体育文化的培养是农村体育发展的深层动力;体育组织的建构是农村体育发展的保障。

    2008年11期 1461-1463+1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992 ]
  • 交易成本理论视角下职业体育的专用性投资分析

    郑志强;

    交易成本理论认为专用性投资是决定交易属性的关键因素,专用性投资实际上最终决定了契约的内容和形式。与一般产业不同,职业体育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进行了很大程度的专用性投资,契约的不完善促使这些市场交易主体必然寻求各种特殊的治理机制来保护其投资,否则各种机会主义行为将不可避免,对专用性投资的保护正是解决职业体育市场各种问题的关键。

    2008年11期 1464-1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398 ]
  • 我国创业体育企业环境及战略结构研究

    刘强德;刘明海;

    创业体育企业环境及发展战略结构研究是提高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地考察和环境理论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创业体育企业环境及发展战略结构进行了理论研究。研究表明,我国创业体育企业的发展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这种关系的核心是创业体育企业环境资源的需求和资源的供给所具有的有机联系。创业体育企业作为一种创新性的金融活动,离不开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环境。创业体育企业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创业体育企业发展战略结构的实施。

    2008年11期 1468-1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下载次数:481 ]
  • 我国城市社区残疾人体育健身现状的研究

    尹军;兰保森;吕青;陆江巍;王清磊;

    残疾人问题是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做好残疾人体育健身工作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发展问题。运用调查法、数理统计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城市社区残疾人体育健身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与分析。研究表明:我国残疾人体育健身场地、设施、人员配备、专业指导网络等条件尚不能满足社区残疾人体育健身需要,尤其是经费来源非常缺乏;残疾人参加体育健身主要受硬件设施、主观和心理、经济条件等因素制约;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及社团组织需要进一步将残疾人参加体育健身的形式由自发的、松散的、无序状态,向有组织的、较为严谨的以及遵循一定规律的状态转变;残疾人体育健身的组织与管理需要协调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提高其社会化水平和总体效益,并不断强化残疾人体育健身中的群体效应。

    2008年11期 1472-1474+1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802 ]
  • 西部生态环境建设背景下秦巴山地体育旅游开发策略研究

    许良;

    采用SWOT分析法,对秦巴山地发展体育旅游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秦巴山地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发展体育旅游的优势;经济基础薄弱与交通不便成为该区域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和面临的劣势;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为秦巴山地体育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体育旅游自身的脆弱性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性将成为秦巴山地发展体育旅游的潜在威胁。并对秦巴山地体育旅游开发策略进行了描述。

    2008年11期 1475-1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1202 ]
  • 体育文化史与中西古代体育文化比较中的若干误区

    雪剑;

    由于古代各个民族文化导向的原因,形成了不同的体育传统。作为中西古代体育史的比较研究,应从文化史的角度揭示中西方文化取向与体育发展道路之间的联系与异同。运用现代科技哲学、文化学、史学研究的理论成果与方法,从体育文化史研究的角度指出了中西体育文化比较中在体育价值观、体育理论与方法论、体育哲学思辨等方面的误局或错位现象,为中西古代体育史的比较研究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方法。

    2008年11期 1479-1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871 ]
  • 我国东夷氏族集团体育文化的流变及影响

    曾玉华;许万林;陈红军;

    以我国古代区域体育文化发展为背景,追溯了东夷历史文化区的体育文化流变及其对我国民族体育发展的影响。作者认为:东夷体育文化对我国乐舞大系的发展、武术体系的形成、田猎制度的建立、球类活动的完善、斗鸡运动的传播等具有深远的影响,是推动中国民族体育文化演进的重要力量。

    2008年11期 1482-1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384 ]
  • 和谐社会背景下“导引养生功法”的文化传承与价值放大研究

    胡好;黄今;方新普;

    "导引养生功法"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文化传承与价值放大对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文化及和谐人生"的"大和谐"具有补充与完善作用。因此,谐社会背景下的"导引养生功法"的文化传承与价值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认为:1)导引养生优秀文化的种属、承载价值弱化、对构建和谐文化的支持及促进决定了导引养生文化传承和价值放大的可能性与必要性;2)坐镇总局、立足社区、走入学校、辐射社会的立体传播方式是导引养生文化传承与价值放大之路径选择;3)求真的精神、务实的作风、科学的态度是导引养生功法文化传承与价值放大的实践要求。

    2008年11期 1485-1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828 ]

博士后研究报告

  • 耐力运动对高脂膳食雄性肥胖大鼠脂肪组织OR-RmRNA表达和性发育的影响

    常波;

    目的:幼年时期营养过剩,不仅会引起肥胖,还会影响青春期的启动、发育和以后的生殖机能。我们以8周的耐力游泳为运动模型,探讨耐力运动对高脂膳食雄性大鼠脂肪组织OB-RmRNA的基因表达和性发育的影响,诣在为揭示运动减肥机制以及与性发育的关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Wistar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三组:普通膳食组(C)、高脂膳食不运动对照组(NE)、高脂膳食运动组(E),NE和E组进行为期8周的高脂膳食和游泳训练。采用测量法测定其脂肪垫和体重,推测Lees指数,放免法检测血清瘦素、睾酮水平,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测定脂肪中OB-RmRNA基因表达。结果:1)与C组相比:8周的高脂饮食使NE组体重、Lees指数、脂肪垫、血瘦素显著升高(P<0.001;P<0.01;P<0.01;P<0.01);血睾酮水平显著下降,P<0.05;NE组RNA相对含量下降59.2%;E组下降36.2%。2)与NE组相比:8周的游泳训练使E组体重、Lees指数、脂肪垫、血瘦素水平显著下降(P<0.001;P<0.01;P<0.01;P<0.05),血睾酮水平显著升高P<0.05;以NE组为对照:E组RNA相对含量上升56.2%。3)C组与E组各指标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1)高脂膳食雄性肥胖大鼠体内出现瘦素抵抗,其机制是由于瘦素受体的基因表达下调,导致其对瘦素的敏感性下降,并影响到其性发育。2)耐力训练可有效的降低体脂,上调瘦素受体的基因表达,改善瘦素抵抗,有效的缓解了肥胖引起的性发育不良。

    2008年11期 1489-1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355 ]

研究生冠军班学位论文(硕士)

  • 柔道投技中一本背负投技术的肌电分析

    孟昭瑞;

    近几年来我国柔道运动员的柔道投技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教练员对技术特点认识不够深入、运动员对技术核心要领的掌握不够以及运动员专项力量的不足上。研究以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校8名优秀柔道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表面肌电测试的方法并结合运动解剖学的基本理论对运动员一本背负投技术进行了量化分析和评价,研究和剖析大外刈技术动作的运动原理和动作结构特征。

    2008年11期 1493-1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437 ]

运动人体科学与运动心理学

  • 离心运动训练对骨骼肌小热休克蛋白和骨架蛋白含量影响的研究

    高前进;王春雨;马新东;

    目的:小热休克蛋白αB-晶状体蛋白(αB-crystallin)在骨骼肌有丰富的表达,但其在运动训练中的准确功能有待证实,通过观察αB-crystallin和骨架蛋白desmin在离心运动训练中含量的变化,阐明αB-crystallin与骨架蛋白的关系。研究方法:实验使用2月龄雄性Wistar大鼠56只,电动跑台,间歇性离心运动训练方案,分为安静对照组和离心训练3周组,离心训练6周组,之后安静对照组和训练6周组做大强度离心运动;取大鼠腓肠肌,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分析αB-晶体蛋白含量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骨架蛋白desmin变化。结果:6周的间歇性离心训练使腓肠肌αB-晶状体蛋白有显著的增加,训练鼠在进行大强度离心运动时,表现出对训练的适应,骨架蛋白desmin丢失减少,CK显著的降低,说明增加的αB-晶状体蛋白对骨架蛋白有保护作用;而未训练大鼠在大强度离心运动中体验了一个显著的应激反应,骨架蛋白desmin显著丢失,αB-crystallin有显著增加。结论:小热休克蛋白αB-晶状体蛋白在离心运动引起的骨架蛋白损伤中可能是一种补充保护作用机制。

    2008年11期 1497-1500+1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1K]
    [下载次数:240 ]
  • 有氧运动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血浆CO和cGMP的影响

    李俊平;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血浆一氧化碳(CO)的变化及CO发挥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高脂膳食建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过程中,分别给大鼠以每天60 min和120 min的游泳训练,8周后检测血浆CO和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结果:在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浆CO和cGMP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60 min和120 min的游泳训练组血浆CO和cGMP含量较动脉粥样硬化组明显降低(P<0.05),游泳训练两组之间组血浆CO和cGMP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CO的变化与cGMP的变化成正相关(相关系数r=0.78)。结论: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血浆CO和cGMP含量升高,有氧运动可使升高的血浆CO和cGMP含量降低,CO-cGMP途径可能是CO发挥效应的机制之一。

    2008年11期 1501-15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0K]
    [下载次数:207 ]
  • 一次性运动对肥胖大鼠脂肪水解调节因素的影响

    田吉明;汪军;王瑞元;

    研究一次性运动对肥胖大鼠脂肪组织HSL、perilipin蛋白含量及脂肪水解的影响。方法:116只3周龄SD雄性大鼠,110只给予10周高脂饲料,建立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运动后即刻、1、31、2和24 h组。用化学法测试血清FFA和甘油、脂肪组织HSL活性;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试HSL和perilipin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运动后FFA和甘油、HSL活性和含量出现不同程度升高;而perilipin含量除即刻组出现显著升高外,其它各组均显著降低。结论:一次性运动导致肥胖大鼠运动后脂解增加,可能与其脂肪组织HSL活性、HSL蛋白含量上调及perilipin蛋白含量下调有关。

    2008年11期 1504-15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282 ]
  • 不同强度急性力竭运动恢复24h大鼠白细胞计数的变化

    陈才发;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急性力竭运动对大鼠血液白细胞数量影响的差别。方法: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低强度力竭组、高强度力竭组,一次性跑台力竭运动后24 h采血,应用symexF-820半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白细胞数。结果:急性力竭运动组的白细胞数(WBC)、淋巴细胞数(Lymph)、中性粒细胞数(Gran)和中间细胞数(Mid)显著低于安静对照组(P<0.05);高强度急性力竭运动组又比低强度急性力竭运动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1)急性力竭运动导致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中间细胞数减少,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力竭运动后24 h机体免疫功能不能恢复到安静水平。2)力竭运动强度对机体的白细胞数影响有差异,强度越高影响越大。

    2008年11期 1507-15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297 ]
  • 奥运拳击冠军邹市明在备战北京奥运期间的训练心率及血乳酸值变化特征

    巴义名;邹市明;

    目的:观察邹市明备战北京奥运会期间的训练心率及血乳酸值变化特征,探索其专项素质特点。方法:监控包括邹市明在内的485、1 kg级国家男子拳击队队员6人和贵州男子拳击队运动员12人在教学、正式比赛及专项体能训练中的心率、血乳酸反应。结果:1)教学实战中邹市明第二、四回合及第二、三回合后休息时的心率显著高于其他国家队队员;2)邹市明教学实战及正式比赛后的血乳酸值均显著高于其他国家队队员;3)邹市明在30 s击打沙袋、六项素质循环组合计时后的心率水平及强度手靶、六项素质循环组合计时后的血乳酸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国家队队员;4)贵州拳击队队员跳绳双摇200次、实心球对墙平推1 min和阶梯式跑后即刻的心率水平显著低于邹市明,跳绳双摇200次和阶梯式跑后即刻的心率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国家队队员。结论:邹市明及其他国家队队员在教学实战中的心率及教学实战和正式比赛后的血乳酸值反映了高水平小级别拳击比赛的大运动强度及较强的无氧酵解需求;与其他小级别国家队队员相比,邹市明在教学实战及正式比赛中更能发挥无氧酵解能力,也体现出其优异的专项速度、力量和耐力素质。

    2008年11期 1510-1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618 ]
  • 营养干预对运动性贫血女子中长跑运动员铁代谢指标的影响

    李博;

    通过对10名患有运动性贫血的女子中长跑运动员进行营养干预,使得运动性贫血组女子中长跑运动员的血清铁蛋白、血清转铁蛋白与干预前相比显著性提高,而红细胞锌卟啉水平与干预前相比出现显著性地下降。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值在进行营养干预后也出现了一定程度地增加。

    2008年11期 1513-1514+1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441 ]
  • 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ADL的影响

    楚小昆;

    目的:观察早期运动疗法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共58例,随机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29例,在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加针灸治疗的基础上。于入院一周内加入运动治疗;对照组29例,单纯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加针灸治疗,对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运动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WMFT、FMA、Barthel指数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运动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ADL,提高肢体运动能力,降低致残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2008年11期 1515-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332 ]
  • 对大学生颈椎病与运动处方干预研究

    陈香仙;余华龙;崇玉萍;邹华刚;

    目的:了解大学生颈椎健康状况,探讨致病因素及生物力学发病机制,研究颈椎病防治方法。方法:对1 500名大学生进行颈椎状况测试研究。运动处方实验结果显示,81.76%大学生颈椎病典型症状减轻甚至消失(P<0.05),运动疗法能有效的控制和防治颈椎病,改善和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两个运动处方分别从课间、体育课中介入,不影响原来教学秩序与教学计划,介入途径合理。

    2008年11期 1518-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2139 ]
  • 中老年男性骨质变化特征研究

    刘晓军;张一民;王爱红;杨绅;

    分析中老年男性骨质变化特征,揭示其骨矿含量和骨密度变化规律、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为预防和延缓骨质疏松症发生,提高国民健康素质,构建全民健身健康风险评估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2008年11期 1521-1522+1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281 ]
  • 亚健康人群的BMI测评

    黄南洁;

    目的:通过BMI测评,了解亚健康人群的体质因素,为体育康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问卷调查法、参考"自我测评法"筛查人群亚健康、按我国新订标准测评BMI法。结果:1)203例社区人群中有91例亚健康,检出率为44.8%;2)经BMI检测,在203例受试人群中发现异常BMI58例(28.51%),在91例亚健康者中发现异常BMI27例(29.67%);3)体瘦、超重肥胖等异常BMI与正常体重BMI亚健康者的症状表现基本相似,均或多或少地出现有躯体性、心理性和免疫性等10项症状,且均以疲劳的出现率最高。结论:异常BMI体质可能是亚健康成因之一。

    2008年11期 1523-1524+1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633 ]
  • 跳高运动员竞赛中焦虑问题的心理训练研究

    董斌;张君;

    在当今的体育竞赛中,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实施,其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在紧张激烈的竞技场上,往往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好坏,决定着竞争的成败。笔者利用参加全国重大比赛的机会,对参加比赛的各省市及高校的优秀跳高教练员、运动员进行关于比赛中紧张焦虑等内容的访谈,并结合自己多年来带省专业队跳高运动员进行训练和比赛的经验,对当前我国跳高运动训练比赛中出现的紧张焦虑问题及应用心理技能应对等问题的现状进行研究,并结合个案研究对运动员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采用的训练手段及效果加以讨论。

    2008年11期 1525-1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751 ]
  • 体育研究中定量综合评价方法的比较与实证研究

    赵书祥;

    利用中国老年人体质调研组数据库中部分老年男性数据计算出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复相关系数法和等权法五种权重并相应确定了五种定量综合评价函数,给出了定量综合评价方法比较的原则与方法并进行了五种综合评价结果的比较。研究表明对老年男性的体质进行综合评价时,等权法最好,最能体现全面、均衡发展的原则。

    2008年11期 1529-1530+1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549 ]

体育教育学

  • 内外层四要素体育学法“动态结构”体系的建立

    于素梅;毛振明;

    主要采用观察、问卷调查、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体育学法的结构进行系统的分析,结果显示,体育学法由四个要素组成,其核心结构又分为外显与内隐两个层面,由此构成一个动态结构,这一结构将会随时间而发生改变。

    2008年11期 1531-1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766 ]
  • 体育锻炼干预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功能探析

    唐闻捷;张玮;

    分析了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抑郁情绪改善的功能,从而深化对体育锻炼的健心功能的完整认识,为更好地开展体育锻炼和运用体育锻炼为手段和途径来维护个体心理健康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

    2008年11期 1534-1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2050 ]
  • 言语行为与角色呈现——对36名体育教师的实证分析

    唐炎;刘昕;周登嵩;

    运用教育社会学中的"课堂角色分析法",以"言语行为"为切入点,对36名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类型及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从体育教师课堂角色扮演的总体类型来看,几乎所有的体育教师都带有"强制者"的色彩。在"提问"这项言语行为下,多数体育教师主要是在扮演着"探路者"角色,即对自己的提问是否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是否帮助学生发现了问题等考虑得较少。"答复"类言语行为在体育教师课堂言语行为中的缺失,表明了当前的体育教学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无"问题"的教学。

    2008年11期 1537-1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1015 ]
  • 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

    李力;

    知识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是推动高校课程改革的原动力,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成为高校课程改革的主攻方向。建构主义作为面向21世纪创新性教育改革的主流理论,正在成为指导当前中国高校课程改革的重要工具。真实复杂任务情景的设计与直观再现,是建构主义理论的重要基础。体育课程的直观性和实践性,使其更有可能成为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高校课程改革的急先锋。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借建构主义理论之力可以在当前国家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大潮中发挥学科独特的作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校体育课程设计改革的重心应放在基于解决真实问题的真实情境的系统创设以及有关情境所必须的背景资料的提供上。这是对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一场重大挑战。它不可能是在传统体育课程的基础上修修改改,而是一场可能动摇传统体育课程根基的革命性变革。

    2008年11期 1541-1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621 ]
  • 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内容改革的实证研究

    王军;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无比宏伟瑰丽的华夏文化系列中的一个分支。但如今学校尤其是高校武术的发展由于受到了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至今发展仍然缓慢,相对武术整体的功能与作用以及社会基本需求来说,仍旧远远落后。因此在进行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其中的规律,对改革内容进行新的构建,以期在普通高校的武术教学中推广。为武术在普通高校中的发展尽一个武术教育工作者的绵薄之力。

    2008年11期 1544-1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752 ]

体育训练学

  • 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的认识基础

    郑国华;熊晓正;尹国昌;周爱清;

    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模式是在不断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依据当时实际需要所做出的应对性选择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它最初总体上并没有一个先验的"经验模型"。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它的形成、演变是一个不断探索适合我国社会发展实际的认识过程。其认识基础是经济水平关系论、政治体制优势论、目标任务重点论和社会责任分工论。然而,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体育发展模式只有与社会发展模式保持相对一致性,体育事业才会实现真正的发展。故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模式在认识上必须处理好竞技体育改革目标定位问题、职业化改革目标选择问题、训练体制改革方向问题和项目协会实体化的进程问题。

    2008年11期 1548-1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997 ]
  • 竞技体育“缩短战线、保证重点”发展战略的历史审视

    冉清泉;易学;何强;

    以"赶超"为最高目标任务的竞技体育"缩短战线,保证重点"发展战略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战略措施是我国竞技体育成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石。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这一战略不仅在目标定位上过于狭窄,而且实际运行也与社会改革不匹配,引发了竞技体育内部严重的结构性矛盾。依据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缩短战线、保证重点"发展战略的调整和改革,首先应从战略目标定位入手,确立全面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的目标取向,并依据社会改革和统筹兼顾的基本要求,从管理体制、资源配方式、运行机制入手选择新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结合竞技体育实际目标任务,通过政策扶持、投入倾斜、资源分配等方式分步推进改革,实现竞技体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008年11期 1551-1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362 ]
  • 和谐社会视角下对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的再认识

    黄玲;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存在着人才减少且分布不平衡、培养效益差且人才输送率低、训练科学化程度较低、市场缺乏且调节能力有限等问题,。其症结源于体制、资金、项目的普及和社会保障等问题。运动管理主体的多元化、训练体系的科学化和管理形式的协会化将是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为加强后备人才培养,应有计划地分步推进体制转轨,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奥运在即,从以人为本、人文奥运、素质教育、提升国家形象角度提出改革的趋势,体育回归教育。

    2008年11期 1555-1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685 ]
  • 费德勒与纳达尔对阵时发球阶段技战术特点的对比分析

    陶志翔;祁兵;林建健;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观察统计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费德勒与纳达尔在不同场地对阵时发球阶段技战术运用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优势及不足之处。

    2008年11期 1560-1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2480 ]
  • 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进攻能力的研究

    范民运;赵志强;赵强伟;

    通过对中国男篮第29届与第28届奥运会的进攻能力进行比较分析,以及与第29奥运会对手的进攻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后卫的得分能力得到了一定提高,但组织能力还较差,失误比较多;前锋得分方式单一,得分能力最低;中锋依旧强大,得分能力最强;整体传球不流畅,缺乏攻击性传接球;快攻得分较少;集体进攻能力较低。

    2008年11期 1563-1565+1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812 ]
  • 当前世界男子篮球强队攻防特点研究

    李学军;王武年;易小坚;

    通过对雅典奥运会、第15届世锦赛以及近几年的NBA比赛中世界强队的技术、战术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现代篮球比赛中后卫作用突出,进攻位置分工模糊,突破及外围得分比例增大,机动进攻加强。限制区内对抗激烈,多人围抢篮板球,防快攻以集体退防为主,全队防守战术在运用中变换次数不多。

    2008年11期 1566-1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783 ]
  • 运动决策训练对篮球运动员决策速度及准确性的影响

    闫苍松;郑宏伟;

    深入分析篮球运动的技战术特点,从运动训练学和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思路出发,分析篮球运动员运动决策过程中的差异找出不同运动水平篮球运动员运动决策准确性和速度差异的本质,提出运动决策教学手段,进行四个月教学和训练,验证运动决策教学手段的有效性:运动决策教学手段对高水平组和中等水平组篮球运动员决策准确性和决策速度的提高作用显著;运动决策的准确性和速度可以作为高水平篮球运动员选拔的重要参考指标。

    2008年11期 1569-1571+1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151 ]
  • 第九届世界竞技健美操锦标赛男子单人项目难度动作的分析

    张晓莹;骆煌;

    通过研究全面了解新周期世界竞技健美操男单难度动作的整体水平。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分析法及数理统计法对相关资料、数据进行系统分析,从难度动作的分值及数量、难度动作类别及分布、难度动作的空间转换、0.1难度连接加分运用情况及难度动作的完成情况等方面,对第九届世界竞技健美操锦标赛男单前八成套中的96个难度动作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此次世锦赛男单前八成套难度动作平均分值较高,多选0.5~0.8分值间的难度动作,以C-跳与跃组难度数量最多;难度动作分布合理,体现了连贯、均衡的三个空间的转换,0.1的难度连接加分运用突出,总体难度得分率较高、完成较好,主要存在动作不充分、转体不完全的问题。

    2008年11期 1572-15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934 ]
  • 关于竞技健美操体能训练的研究

    李育林;

    近年来,我国竞技健美操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运动员体能水平的逐渐提高对竞赛成绩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国内对于竞技健美操体能训练的研究尚不多见,文章试图通过剖析体能的概念及其构成因素,结合竞技健美操的项目特点,建立竞技健美操体能训练的内容体系,为提高当前我国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体能水平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借鉴。

    2008年11期 1576-1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3807 ]
  • 谢荔梅破亚洲纪录时三级跳远技术的运动学研究

    董晋;李建英;

    对谢荔梅在2007年田径大奖赛总决赛上创造14.90 m女子三级跳远亚洲纪录的三跳技术进行运动学研究。结果表明,谢荔梅的三级跳远技术属于平跳型,采用的是单臂摆技术;左右腿力量均衡;水平速度损失率较低。单足跳离地时刻支撑腿蹬伸不充分;单足跳的起跳角大;跨步跳起跳的垂直速度过低。助跑绝对速度差,今后提高助跑的绝对速度是她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的决定性因素。

    2008年11期 1579-1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364 ]
  • 对全国农民运动会武术竞赛模式改革与构建的调查研究

    唐亮;周双纲;

    武术在我国农民中有着非常深厚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农运会采用竞技武术套路的竞赛模式导致很多在民间练习传统武术的农民没有机会参加比赛。以农运会武术竞赛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进行综合整理和分析,对农运会原有的武术竞赛模式进行改革,研究出能适合广大农民的武术竞赛模式不仅能体现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求能探索出一个适合农运会特点的武术竞赛模式,促进农民武术交流,提高武术技艺,为今后的农运会武术竞赛提供有益的借鉴。

    2008年11期 1583-15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39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