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靖;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将目标管理理论与竞技体育的备战、参赛有机结合,明确回答了什么是参赛目标、参赛目标管理以及如何实施参赛目标管理等基本问题,初步构建了参赛目标管理的理论框架。
2011年09期 v.34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682 ] - 孙玮;
在哲学的层面对竞技运动与游戏的内在同一性方面进行探讨。通过分析竞技运动的内在精神与外显形式及其相互关系,剖析竞技运动各类"异化现象"的合理性及其产生根源,理清竞技运动的发展脉络,提纯其中所蕴含的内在的精神实质,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即通过竞技运动中所特有的教化功能促进竞技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2011年09期 v.34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533 ] - 孙伟;胡红;
城市化发展进程与体育产业进程有着一定的相关性,我国城市化发展时时刻刻地影响着体育产业发展进程,我国城市化的缓慢进程也决定了我国体育产业的缓慢发展将会有一个较长的持续时间。所以我国的体育产业化要想得到充分的发展,惟一的出路就是加速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使城市化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
2011年09期 v.34 13-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619 ] - 方方;
针对我国传统与现代武术文化的基本问题,结合东、西方传统文化与观念特征,从宏观上阐明了武术"竞和"思想是当代中、西方文化的契合点,微观上论证以"竞和"思想为核心的现代武术观念是武术走向世界并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关键。
2011年09期 v.34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447 ] - 赵歌;
从哲学、美学角度对竞技体育的跳水运动进行研究,竞技跳水是我国的优势项目,从文化的角度对其做进一步的解读,对于我们研究竞技体育的善与美,完善体育学科的理论架构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结果如下:首先从美学类型看,竞技跳水美归属于社会美的范畴,具有艺术美的特征,最终表达了形式美;从美学形态看,优美与壮美的有机结合是竞技跳水最鲜明的美学形态特征;从生命美学角度看,竞技跳水美是人的生物生命、精神生命以及社会生命这三重生命之美的高度统一,缺一不可。从"符号"理论结合生命美学对竞技跳水运动作出的美学阐释:竞技跳水是一种身体文化,是人将身体作为一种符号运动而显示的"一秒钟"艺术,从而实现合乎人的三重生命追求的精神实现。
2011年09期 v.34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447 ] - 温搏;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中国武术教育模式的发展现状进行学理审视,认为冷兵器时代的远去是当代中国武术教育进行适应性转变的重要前提,全球化发展造成武术文化危机、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的逐步实施给中国武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挑战。四大教育途径面临不同的发展境况:1)家庭武术教育是一个从历史辉煌中走向衰弱的教育形式;2)社会武术形式多样,影响力巨大,但缺少"育人"色彩;3)馆校武术教育步履维艰;4)普通学校武术教育者、武术学习者和武术教育影响三者之间出现价值失衡。针对以上问题,做出了七点反思。
2011年09期 v.34 24-27+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826 ] - 耿之矗;武香兰;
现代体育在中国的传播深受日本影响。甲午战争促使中国人重新审视日本,大批官员与有识之士主动前往日本进行考察,教育是其主要目标之一。通过他们的努力,发端于欧美的现代体育经过日本的消化吸收后,辗转来到中国,并以新学制的形式,在官方得到肯定。着眼于这个过程,以吴汝纶和罗振玉的考察为主要研究对象,展现现代体育在中国产生与发展的初期状况。
2011年09期 v.34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668 ] - 惠建华;
以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产业组织理论中的市场结构视角对我国职业篮球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我国职业篮球产业的市场结构是寡占Ⅳ型,考虑到职业篮球产业的特性,该寡占Ⅳ型是偏向寡头垄断的。另外通过分析产品主体差异化、价格差异化和广告促销差异化,得出我国职业篮球产业的产品差异化较低。在对市场进退出壁垒进行分析时,我国职业篮球市场的进入壁垒相对较高,而退出壁垒相对较低。提出职业篮球市场结构的优化对策有:采取有效举措使各俱乐部收入更加均衡,引导各俱乐部重视培养本队明星和广告促销,以令行禁止的要求去实践联赛准入和退出规定。
2011年09期 v.34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697 ] - 段全伟;吕韶钧;雷军蓉;王建文;刘伟;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激发人类创造力的重要因素,对于维护文化多样性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在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程中,民间体育文化的发展已经唤醒了人们对其的热爱和追寻。"白纸坊太狮"是北京地区著名的民间花会之一,但是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这一古老的民间体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为了拯救"白纸坊太狮"这一优秀文化遗产,2008年,国家将其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考察法等研究方法,从人类学和民族学的角度出发,对其文化特色、发展渊源、保护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认真的筛选、归纳和分析;研究发现,"白纸坊太狮"目前发展存在着人才断层危机、培养、管理、资金等问题,从而文章提出加强对传承人的扶持、管理、与学校建立研究机构等保护对策。旨在唤起全民族的文化自觉,对我国民族民间体育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2011年09期 v.34 38-40+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下载次数:937 ] - 桑全喜;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儒家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意识,而尚"中道",贵"和谐"则是这一文化的精髓。从历史一路走来的中华传统武术,也无时无刻不渗透着这一精神实质。从传统武术的动作境界、审美境界、道德境界、价值追求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传统武术文化所蕴藏的中和理念,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推进和谐世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1年09期 v.34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726 ]
- 何凌骁;赵丽;龚丽景;王德刚;
目的:观察4周低振幅低频振动训练和低振幅高频振动训练对PD模型小鼠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H)表达和纹状体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的影响,探讨振动训练改善PD模型运动功能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32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PD模型、PD+低振幅低频振动训练组(LFV)、PD+低振幅高频振动训练组(HFV),每组6只。后两组鼠分别接受每天低振幅低频、高频振动训练1次,训练4周。经4周干预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黑质(SNc)区酪氨酸羟化酶(TH)表达变化,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纹状体区BDNF含量。结果:PD组黑质区TH阳性细胞数及纹状体区BDNF含量均较NS组明显减少(P<0.01),而LVT组和HVT组其值均较PD组明显增加(P<0.01),后两组与NS组间以上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相关分析显示PD模型组黑质区TH细胞计数与纹状体区BDNF含量呈正相关(r=0.970,P<0.01)。结论:振动训练运动方式使基底神经节环路产生适应性调节,利于PD小鼠模型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存活,而上调纹状体区BDNF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2011年09期 v.34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下载次数:374 ] - 张飞鹏;吴金富;王晶;
目的:观察去负荷及再负荷过程PI3K/Akt/GSK-3β信号途径的变化,并探讨该过程对骨骼肌蛋白分解及合成代谢的影响。研究方法:24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对照组(NC)、去负荷14 d模型组(TS)、去负荷14 d+再负荷自由活动14 d组(NR)、去负荷14 d+再负荷离心运动14 d组(ER)。用免疫印迹半定量分析PI3K、Akt、GSK-3β和P-GSK-3β的表达。研究结果:与NC组相比,TS组腓肠肌总蛋白含量显著下降(P<0.05);以不同方式再负荷14 d都能使腓肠肌蛋白含量提高,NR与ER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ER组PI3K蛋白表达显著高于NR组(P<0.05);ER组Akt也高于NR组,但没有显著性差异。ER组的P-GSK-3β和GSK-3β蛋白表达与NR组的相似趋势,其中ER组的P-GSK-3β与NC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GSK3β则显著增加(P<0.05)。结论:在去负荷条件下,PI3K/Akt/GSK-3β信号对骨骼肌蛋白分解影响较小;再负荷条件下,离心运动能加强PI3K/Akt/GSK-3β信号作用,参与骨骼肌蛋白合成。
2011年09期 v.34 48-5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326 ] - 张红学;
研究运动激活的CaMK Ⅱ对骨骼肌细胞核内MEF2/GLUT4 DNA结合活性及骨骼肌细胞内GLUT4基因表达量的调节作用。方法:两月龄C57BL/6J小鼠4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安静对照(control,C)、运动组(exercise,E)、运动+KN93组(KN93,93)、运动+KN92(KN92,92)组。Western Blotting法测CaMK II THR286磷酸化水平。EMSA法测MEF2/GLUT4 DNA结合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骨骼肌GLUT4 mRNA表达量。结果:1)运动+KN93组小鼠1 h跑台运动后,其骨骼肌细胞核内MEF2/GLUT4 DNA结合活性及骨骼肌细胞内GLUT4基因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单纯运动组。运动+KN92组小鼠1 h跑台运动后,骨骼肌CaMKⅡ活性,MEF2/GLUT4 DNA结合活性及骨骼肌细胞内GLUT4基因表达量与单纯跑台运动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2)虽然运动+KN93组小鼠1 h跑台运动后骨骼肌GLUT4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单纯运动组,但与安静对照组相比,仍显著增加。结论:虽然CaMK Ⅱ参与调节运动诱导的MEF2/GLUT4 DNA结合活性及骨骼肌细胞内GLUT4基因表达量的升高,但CaMKⅡ并不是调节运动诱导的GLUT4基因和蛋白表达增多的唯一信号通路,机体还存在其他的调节信号机制。
2011年09期 v.34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200 ] - 任秋君;高前进;单劲松;冯国群;
通过观察αB-晶状体蛋白在骨骼肌细胞的变化,了解骨骼肌细胞抵抗运动损伤的机制。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运动后即刻组,运动后24 h组,每组8只,运动组进行一次性大强度离心运动;取腓肠肌制作冰冻切片,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观察αB-晶状体蛋白在骨骼肌细胞的分布特征。结果:安静状态αB-晶状体蛋白在细胞浆有一定水平的表达,主要分布于胞浆及膜下。离心运动后即刻αB-晶状体蛋白表达增加并且发生移位变化,主要存在于Z盘及细胞膜附近,24 h后αB-晶状体蛋白在细胞膜和Z盘仍有大量分布。结论:离心运动后αB-晶状体蛋白从肌细胞胞浆移位于细胞膜和Z盘,其在骨骼肌可能具有防止Z盘和肌细胞膜骨架蛋白损伤或辅助骨架蛋白修复的作用。
2011年09期 v.34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144 ] - 黄文宾;姚绩伟;丁秀诗;
目的:探讨罗汉果皂甙V(MG-V)结合训练对小鼠运动耐力及骨骼肌抗氧化损伤影响的生化机制。方法:以昆明种雄性小鼠72只为研究对象,灌服MG-V结合游泳训练8周后进行一次性力竭游泳,通过测定小鼠力竭游泳时间、全血Bla、血浆CK、血浆LDH、肌SOD、肌MDA、肌T-AOC等指标。结果:1)补充一定剂量MG-V结合运动训练后,小鼠运动耐力显著增强;2)力竭即刻小鼠全血Bla与血浆CK、LDH及肌MDA升高明显得到抑制;3)力竭即刻肌SOD、T-AOC活性有显著性升高。4)综合各项测试指标,100 mg/kg/w/d的补充剂量生物学效应最佳。结论:MG-V结合游泳训练的双重干预能有效提高小鼠的运动耐力和抑制运动中乳酸生成,并能有效抵抗运动造成的骨骼肌组织脂质过氧化损伤,且100 mg/kg/w/d的补充剂量效果最佳,提示,MG-V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损伤功效。
2011年09期 v.34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254 ] - 马国强;李之俊;杨涛;刘茂;
目的:比较按摩、恢复骑行和休息三种消除疲劳方法对男子场地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专项力量耐力训练成绩的影响。方法:研究采用交叉实验设计法,在连续三周的场地专项训练课组间20 min间歇时间内将10名男子运动员随机分为三组分别进行按摩放松、恢复骑行和完全休息的消除疲劳干预。场地专项力量耐力训练内容为行进间(以20 km/h初速度出发)500 m×4组(传动比50×13)。按摩放松为双侧下肢骨骼肌快速、兴奋按摩,主动恢复骑行为使用公路自行车进行小负荷高频率放松骑行,完全休息则为每组训练结束后安静休息,不采用任何干预措施。分别记录运动员四组行进500 m总成绩及三个166 m分段成绩。结果:1)运动员在完成第三组500 m骑行时,与第二组相比仅按摩组的成绩明显提高(P<0.01);按摩组完成第二三组500 m的后两个166 m分段成绩较另两组要好。2)恢复骑行组完成第四组500 m的总成绩仅下降了0.88%;且完成第四组三个166 m分段成绩仍能维持较好的水平。结论:按摩放松对于保证运动员完成场地专项力量耐力训练强度具有一定作用,而积极的恢复骑行在预防疲劳积累方面作用更明显。
2011年09期 v.34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428 ] - 任满迎;刘颖;刘桂成;王国庆;
通过对核心运动链的概念进行界定,认为核心运动链是由肩带、腰腹、骨盆和髋关节构成的一个整体,其包含的肌群范围由肩到髋,包括正面、两侧和背面能够稳定人体核心部位、控制重心运动、传递上下肢力量的肌肉系统。通过解剖学和运动生物力学角度分析,对核心运动链诊断的测试仪器系统、测试动作、测试模式和测试指标进行了确定,并提出了测试分析思路。运用核心运动链肌力诊断的新方法对国家体操队两名重点运动员滕××和何××进行测试分析,同时与教练员及运动员本人进行沟通交流基本验证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及该方法手段的可行性。
2011年09期 v.34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001 ] - 田广;冉清泉;赵凯丰;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对比分析方法,对世界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5项基本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世界优秀女子网球单、双打运动员在身高、体重、年龄、克托莱指数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从统计的数据上看,女子单打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比双打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更合理、科学;双打运动员与单打运动员的年龄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均数上双打运动员的年龄大于单打运动员,球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即双打运动更加注重经验、配合。世界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除球龄、年龄、体重不具有正态分布效果外,其余2项结构特征正态分布效果均较好,说明世界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身高、克托莱指数都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显著特征。根据统计数据预测出95%可能性区间,此数据可以作为我国备战伦敦奥运会的参考。
2011年09期 v.34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1300 ] - 王晓军;李艳君;刘宁宁;
遵循运动处方原理和模式,以太极拳运动防治"肝肾阴虚证"高血压病为例,探讨其临床实效性,实验结果表明:1)16周实验后,实验组C-反应蛋白(CRP)浓度降低与实验前相比有差异。而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变化。2)实验组收缩压较实验前有显著性降低,而舒张压有极其显著性降低。且实验前后收缩压、舒张压的差值与对照组相比,收缩压有显著差异,舒张压有极其显著性差异。3)运动后受试者感觉心情愉悦、平衡能力增强、头脑清醒、身体轻松、精力充沛、无不适感等情况,实验组为95.15%,对照组为76.08%,差异显著。受试者自觉失眠、多梦、头晕、耳鸣、乏力、烦燥等不适症状得到改善,其中实验组为90.33%,对照组为87.53%;实验组在医生指导下减少用药量,感觉轻松自如、精力充沛,自觉症状改善,血压呈下降和稳定状态,实验组无自觉症状者为41.68%,而对照组无自觉症状者为31.83%,有显著差异,表明太极拳运动处方防治高血压病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2011年09期 v.34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1466 ]
- 柴国荣;詹建国;谢慧松;章碧玉;周玉斌;
通过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和访谈法等对北京体育大学本科生田径专项训练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经过3年的训练,大多数学生专项成绩并没有提高,相反很多学生成绩下降;对目前专门训练一个项目改为多个项目的训练学生意愿强烈,这种想法更多的是考虑毕业后的就业;目前学生专项训练缺课现象比较普遍,除了教师责任心外,还有许多其他原因;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应该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等方面做出合理的调整。
2011年09期 v.34 78-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925 ] - 刘昕;
借助于课程理论的相关原理,论证了体育课程实施的本质及其与体育教学的区别与联系,阐述了体育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分析了体育课程计划自身的完善性、学校实施体育课程的物质条件、校长的教育理念、体育教师的素质及其对课程计划的认同、理解程度等诸多因素对体育课程实施的影响以及体育课程实施的途径,以期对体育课程研究有所启示。
2011年09期 v.34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2117 ] - 李生民;王波;祝菁;
从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工作实际出发,提出了阳光体育运动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依据中央7号文件等相关政策法规,通过问卷调查与专家访谈法、系统分析法等方法,构建了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层次分析法(AHP法)给出了各指标的权重和评价方法。旨在通过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把握普通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客观实际,在此基础上,明确发展方向,指导阳光体育运动实践活动。
2011年09期 v.34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819 ] - 王艳;王冬冬;
以湖南为例,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比较研究、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农村中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特点及三年多来所取得的核心成果和存在的主要矛盾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学生锻炼时间得到了增加,体质健康水平得到了增长,但仍然存在语境缺失、师资薄弱、器材短缺、监管不力等矛盾。正确导向,优化体育社会语境;多管齐下,抓好体育师资建设;加大投入,改善场地设施条件;优化过程,提高体育锻炼效果;强化管理,健全考核评价机制是农村中学阳光体育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
2011年09期 v.34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164 ] - 李强;毛振明;
当前,由于体育教师职前培养质量颇受中小学等用人单位的争议,其中最具典型意义的观点认为:毕业生运动技能下降明显,去专业化趋势明显。对形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众说纷纭,难以统一;因此,揭开导致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根源,探寻准确的理论视域,已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本文力图以课程核心和多因互动为新视域,梳理、分析培养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种影响体育教师培养质量要素之间的关系,寻找其内在规律以科学指导培养过程,为提高培养质量服务。
2011年09期 v.34 93-9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下载次数:1129 ] - 张晓程;
当前,深化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成为我国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农村学校体育作为教育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资源配置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在分析新体育课程改革对农村学校体育资源配置提出新需求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法了解农村中小学体育资源配置的现状,发现其问题,剖析其成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以促进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改革。
2011年09期 v.34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2330 ] - 吴欣;
以侨生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个案分析,阐明了侨校现行的体育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弊端,并依据侨校的办学使命的特殊性、生源的国际性、培养目标的针对性等特色,构建了侨校体育教育专业特色发展的方向:围绕"侨"字,提升特色,适度纳入具有侨生文化特征的课程;课程设置应兼民族性、国际性、时代性于一体;加强内、外招生课程分流设置的力度与深度。以此为基点,提出了特色发展的具体途径:发挥自身综合性大学的优势,依托本校他学科的优势,在培养模式、学术研究、教学资源等方面寻求共域,借力发展。认为侨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建议采取边实践、边研究、边优化、边完善的原则。
2011年09期 v.34 101-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750 ] - 于广智;
目的:通过全面设计,在抽样的1640名大学生中检测体育教学活动策略的使用对学生自我效能感、兴趣、自我调节,以及毅力程度的调节作用及相关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实验法等方法收集学生在常规体育课中的意志力程度的相关数据。结果:学生自我效能感对策略使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影响着自我调节作用和兴趣的感知,研究还发现被测试的学生对自我兴趣的感知、自我效能感以及策略的使用直接影响其意志力程度,但策略的使用并不能调节动机与意志力程度的关系,策略的使用以及意志力总体方差中符合程度分别为25.5%和43.5%。结论:本研究的结果对体育课程的教学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依据此研究模式,可对体育教师改进教学模式及提高学生的体育课学习兴趣与参与程度起到参考作用。
2011年09期 v.34 107-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739 ] - 王鹏;郭兰;
"刀郎健身操"已融入新疆高校的课程体系与校园文化。对刀郎舞的内容、特点及其文化内涵进行研究,有利于对课程的理解与课程体系建设,更有利于提升民族文化品味和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2011年09期 v.34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308 ]
- 许声宏;戴旭;
北京体育大学是国家体育总局唯一直属高等院校,运动训练专业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水平教练员和运动员的任务,多年来为国家队、省市队培养了不少的优秀教练员,诸如:周明、冯树勇、夏燕飞、陈中等高水平人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契机,对运动训练专业的人才培养、办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适时调整运动训练专业的培养方案,制定新形势下的培养目标、改革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式,迫在眉睫,如何在全国78所设立运动训练专业的高校中保持领头羊的位置,特色是关键,质量是保证。如何办出特色,将是完成体育总局对运动训练专业所寄予的为国家培养高水平教练员的重任,更好的把三结合基地办好的重要措施和当务之急。
2011年09期 v.34 114-115+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775 ] - 游茂林;
主教练变更对职业运动队战绩影响的研究已有45年的发展历程,至今未见中国大陆学者的研究报告。在过去的16年里,我国足球、篮球、排球等项目相继职业化,需要相关理论以防止此项行为的任意性。通过总结从1964年至今的主要研究结论,为我国学者参与该主题研究奠定理论基础,也为我国职业运动队科学变更主教练提供初步的理论参考。已有的研究结论表明,强队加强球队凝聚力建设,弱队积极提高实力;如果变更主教练是必然选择,应从长远利益考虑,聘请效能高的主教练;变更行为最好在赛季上半程之前完成;对新主教练保持至少1个赛季的信任,因为改造球队需要时间;提高球员、助理教练等球队构成要素的效能具有积极意义。
2011年09期 v.34 116-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408 ] - 邰峰;何艳华;
基于对生命哲学理论的解读,依托柏格森的哲学理念,沿袭对机械论与目的论的辩证批判,深度解析生命冲动与意识绵延的思想理念。以竞技体育的本质归属为研究视角,归置生命哲学的思想轨迹,进行与之相应的哲学解读。一方面,研究竞技体育的本质发展多质争论与工具论,究其本质迷失的根源所在。另一方面,竞技体育本质归属于生命哲学理念范畴,以其思想理念消解其迷失与发展的困惑,反思竞技体育发展本质的生命内涵与意识绵延。
2011年09期 v.34 120-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992 ] - 贺峰;侯会生;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我国职业足球队教练员岗位培训的专业能力状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并运用因素分析对所得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处理,目的在于建立我国职业足球队教练员岗位培训教学目标体系,为岗位培训内容的确立提供依据。结论显示:我国职业足球队教练员岗位培训教学内容体系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控制训练过程的能力是教练员培训教学内容的核心,而控制比赛过程的能力和教育管理能力是重要内容,交流沟通能力、自我管理和调节能力和科研能力是次要内容。
2011年09期 v.34 124-126+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462 ] - 古松;李丽;薛维亮;吴学文;
采用"游程"分析法对排球比赛中的连续得失分进行界定,并对中国男排与世界男排强队之间比赛连续得失分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整体上中国男排的连续得分游程明显低于美国、巴西男排。与意大利、委内瑞拉、日本队的连续得分游程差异不显著。在胜局与胜局和负局与负局中中国男排的连续得分游程个数均低于国外男排。自身的比较中中国男排在胜局中连续得分游程优于失分游程。负局中连续得分游程明显低于失分游程。
2011年09期 v.34 127-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742 ] - 林丽珍;田麦久;
乒乓球非常规技术动作是指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所使用的尚未普遍规范化、应用频数不高的技术动作。是从乒乓球基本技术的基石上逐渐演化出的一些很有创意、很有实战效果的技术,具有非常规性、合理性和实效性等特征。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非常规技术动作的定义、缘起、分类进行研究,并通过对2009年10月国际乒联公布的排名1~16名的男女运动员96场高水平比赛进行的统计分析,概括非常规技术动作的技术特点、在比赛中的运用率和运用效果,对乒乓球非常规技术动作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为乒乓球非常规技术的使用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有效数据。
2011年09期 v.34 130-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1102 ] - 邱建钢;
采用测量法与数理统计法对20名我国优秀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与普通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专项素质8项指标进行测试,得出优秀技巧啦啦操男、女运动员与对照组运动员各项指标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专项素质8项指标中提取了三个主因素,即速度力量素质、柔韧素质、速度耐力素质,累计贡献率为91.083%。研究提示:主因素分析可全面反映技巧啦啦操优秀运动员专项素质特征。
2011年09期 v.34 134-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481 ] - 尹洪满;
以排球比赛分竞赛过程对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建立分竞赛过程阶段对抗理论模型,通过世界高水平男排的技术统计对该理论模型实战验证,并定量描述了世界高水平男排分竞赛过程各对抗阶段分布的特征和分竞赛过程各对抗阶段的制胜规律。
2011年09期 v.34 137-138+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741 ] - 谢莹;王惠敏;
北京奥运会的筹办和成功举办为中国艺术体操搭建了腾飞的舞台,籍此证实了中国艺术体操项目的整体水平和实力,增强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开创了中国在国际艺术体操领域的地位和声望;为我国艺术体操项目的发展创造了更加良好的国际环境,争得了更多的政策和资源支持;提高了艺术体操大型赛事组织能力、运动员赛事交流数量和科研成果向训练实践转化效率;帮助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队伍迈出新的步伐。
2011年09期 v.34 139-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422 ] - 周小青;张冬琴;
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统计了2010年和2011年全国男子武术散打锦标赛前16强运动员的技术运用情况并进行了对比分析,进一步探索实施新规则对散打技术运用特点和发展趋势的影响。结果显示:新规则下消极搂抱次数、消极搂抱频率、消极搂抱率都非常显著下降,消极搂抱判罚分数显著上升;比赛中对峙、攻防、间歇三种状态特征发生明显优化,攻防的次数、频次、总时间大幅提高,对峙次数、频次增多,但对峙的平均时间、总时间减少,间歇总时间、平均时间、频次平均值都明显减少;散打技术的整体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拳法、腿法的得分和贡献率显著增强,尤其是腿法成为主要得分手段,摔法技术得分有显著回落,已不再是主要得分手段;散打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在技术全面发展的前提下,以主动进攻为主的拳腿组合技术的攻防转换能力强,摔法简洁实用重点发展接腿摔技术。
2011年09期 v.34 142-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1326 ] 下载本期数据